台中市北屯區北屯路385號
No. 385, Beitun Rd., Beitun Dist., Taichung City, Taiwan (R.O.C.)

04-22341479

2022年3月31日 星期四

2022年3月30日 星期三

我是椎間盤突出還是腰椎滑脫?從 4 進程分辨症狀和類型

 責任編輯:賴以玲

推薦原因:椎間盤突出可能發生在頸椎、胸椎和腰椎,當椎間盤突出壓迫到周邊神經時可能出現麻、痛、又麻又痛,甚至肢體無力等症狀,且椎間盤突出又常和腰椎滑脫搞混,務必在初期出現不舒服症狀時能及時就醫確認病因和病程,以免越來越嚴重。

2022年3月29日 星期二

膝蓋「啪」一聲別輕忽 膝蓋痛、軟腳無力 恐前十字韌帶受損


26歲的阮先生喜歡踢足球,在一次競賽中意外聽到右膝「啪」一聲,隨即膝蓋癱軟無法動作。雖然膝蓋出現腫脹疼痛,休息一陣子後就復原,只是後續工作或偶爾踢球時,膝蓋常會出現疼痛與軟腳無力,就醫才知右膝前十字韌帶斷裂,連半月板也有損傷,內視鏡重建手術與術後復健,半年後已可運動。

2022年3月28日 星期一

手指麻木又刺痛 小心「滑鼠手」上身

 

蔡岳錤醫師說明,「腕隧道症候群」好發族群為長時間電腦(鍵盤、滑鼠)使用者、家庭主婦、鋼琴師、機械技工、木匠、廚師等,需要做重覆性腕部活動的職業。

2022年3月27日 星期日

解決肩頸痠痛,先把「左手放在右耳上」!物理治療師教你:用3分鐘改善僵硬的身體

髖關節、肩胛骨、足部關節這3處最重要!

髖關節、肩胛骨和足部關節,是身體中活動機率非常高的關節。因此有許多肌肉附著,形成相當複雜的構造。由於長了許多肌肉的關係,柔軟度變差時便容易受到影響,一塊肌肉硬梆梆將波及許許多多動作受到限制。

2022年3月26日 星期六

頭痛竟是因關節炎、骨刺是骨頭?醫破解5大骨科迷思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

一般人以為骨科疾病就是骨頭本身不適所發生的問題,事實上,許多常見的疾患,竟然與骨科有關聯。以下是一些常見迷思的破解,有相關困擾的人,必須要詳細了解。

2022年3月24日 星期四

脖子僵硬小心烏龜頸上身!教你一個動作放鬆頸椎不痠痛

肩頸僵硬是現代人的文明病,由於長時間使用電腦及手機,肩頸僵硬是許多上班族的職業病,嚴重的話甚至造成身體與頭部習慣性前傾的「烏龜頸症候群」。

2022年3月23日 星期三

膝關節炎減少活動治標不治本!如何自保?醫教正確換膝觀念


你知道鞋子會不合腳,但你知道膝關節也會不合腳嗎?據衛生福利部2019年健保、急診人數統計,全台每年超過86萬人因膝關節炎就醫,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骨科部部長黃炫迪醫師指出,依國民健康署統計,每年有近三萬人置換全膝關節,且人數逐年增加。

2022年3月21日 星期一

2022年3月20日 星期日

【光仁醫師專欄】:戴醫師談「落枕的治療與預防」

 


許多人都有早上一覺醒來,突然感覺肩頸肌肉疼痛,頸部無法順利轉動,頭部有時會歪向一邊,這可能就是落枕。落枕是急性頸部肌肉拉傷,典型症狀是脖子僵硬疼痛,脖子無法靈活轉動,無論前彎、後仰、側轉皆感覺困難。落枕可發生在任何年齡層。除了睡姿不良,過累熟睡,失眠引起外,也可能長期坐姿、站姿不正確或突然轉頭引起。

睡醒腰痠背痛怎麼辦?骨科醫教檢視3重點助改善

如果睡覺沒有足夠的位置翻身、枕頭高度不夠往往也是身體痠痛的主因,尤其當一睡醒後疼痛感最為強烈時就要警覺。 圖/ingimage

2022年3月18日 星期五

單獨使用消炎藥相比,「運動治療」可減輕20%以上的疼痛感!

 


【戴念國(骨科診所院長)】


單獨使用消炎藥相比,「運動治療」可減輕20%以上的疼痛感!

運動治療在各種疾病上,運動能獲得一般的生理、心理和功能上的益處。如:股四頭肌強度的提高,可以同時減輕膝關節疼痛,有助於預防和減少關節疾病。


周邊動脈阻塞疾病常發生在下肢動脈的阻塞進而減少腿部的血液循環,導致下肢功能顯著下降與疼痛,甚至最終造成截肢。運動處方則在考慮疾病的風險因子下,建議進行有氧運動。


戴念國醫師出版《骨科延壽密碼》(時報出版)一書提到,運動處方的核心目的是提升體適能,增進骨關節肌肉神經系統健康,進而確保運動安全減少運動傷害。


依據個人興趣、健康需求及臨床問題,而有不同的設計與強度,所以每個人都要給予特定的運動評量方法與建議,這就是運動處方的精神。但所有運動都一樣,過度或不當的訓練是會造成運動傷害的!


運動治療


全球糖尿病患者的人數不斷增加,跟飲食與生活方式有關聯,運動可以減輕壓力,降低心臟病風險,降低血壓,幫助控制體重,也有助胰島素改善糖尿病的管理。這類患者建議不要採取太勞累的運動,可以是散步或體操等輕鬆自在的活動,避免久坐或老是開車、不愛動。


詹姆斯.庫克大學慢性病預防中心的傑貝爾(Gebel)博士研究報告指出,通過進行稍劇烈的鍛鍊,可以增加健康益處。而澳洲對糖尿病患者的建議則是每天進行30 分鐘,或者一天分三次各10 分鐘來鍛鍊是合適的方法。


運動處方在骨科,應由具有適當資格的人來提供諮詢。運動處方從幾項要素來設定執行:運動種類(型態)、運動強度、每次運動時間長短、運動頻率、運動進程計畫等等,分述如下:


運動的種類與型態依運動肌肉的主要攝氧代謝方式來分,如「有氧運動」,需要足夠氧氣讓身體提供能量的運動,通常心跳控制在最大心率的50~70% 之間,常見的有氧運動例如走路、慢跑、游泳、韻律舞等等。運動時,肌肉有韻律性的活動,運動時可不斷將氧氣、養分帶來,並將代謝物帶走,所以乳酸堆積較少。「無氧運動」以肌肉持續性收縮的運動,如短跑、舉重、競賽等,此時肌肉細胞的能量來自無氧性代謝,易有乳酸堆積。

一般運動時能量通常的來源為糖及脂肪,其次是蛋白質與酮體。至於能量來源的選擇則是由運動強度來決定,因為運動強度會影響各種荷爾蒙,進而決定身體能量供應。運動強度低時,身體能量供應足夠會減少使用糖,而以脂肪來當主要能量來源。而運動強度高時,就必須以糖當能量,因為如此能源轉化較快。依運動訓練的原則,在開始運動訓練體能時,最好從運動強度較低、易控制的運動開始,等到體適能全身狀況提升後,再慢慢加入較具變化並提高強度的活動。假如一開始直接採取無氧運動,容易造成骨骼肌肉的運動傷害或心血管疾病併發的副作用,所以鍛鍊心肺耐力項目,都屬於全身性大肌肉的有氧活動,具有節奏性又可持久進行,運動時以容易控制的自我鍛鍊方式較為理想。

運動強度強度判斷可以用心跳率、耗氧量、能量消耗、自覺費力狀態方式評估。一般健康成人建議的運動強度,目標是希望心跳率達到介於每分鐘最大心跳率的60–80% 之間,而一般最大心跳率則是以「220 減年齡」來評估。中強度的運動對心臟與心血管功能的訓練發揮較適合,低強度的有氧運動則有益於末梢氧化功能的發揮。若想去掉身上過多的脂肪,靠運動來將脂肪氧化掉是最好且有效的方法。之前沒有良好運動習慣、體適能較差或有心臟血管疾病者,可以選擇較低強度的活動,較不會發生運動的副作用,並可達促進健康的目的。

運動持續時間與頻率依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一般建議每次運動持續時間至少要20-30分鐘,對心臟血管功能才有促進效果。每個運動時段,應該包括在主要運動前5-10分鐘的熱身運動,使體溫會上升,心肺循環稍微加速,增加肌肉韌帶膠原蛋白的長度與彈性,可提升主要運動的效果,避免運動傷害。在主要運動之後5-10分鐘的需進行緩和運動,可以加速體內堆積的代謝廢物清除,並減少急性運動後的低血壓不適與風險副作用。至於理想的運動次數,依據美國運動醫學會的建議,每周至少要運動3-5 次,可以達到較好的運動效果。

運動進程計畫根據個人健康狀況與目的,不論是慢性病或骨關節病的情形,按不同階段循序漸進來執行計畫。計畫中增進骨關節肌肉神經系統健康與強度,是需要因人而異的專業設計,根據不同部位與身體骨關節、韌帶、肌肉不同損傷修復時期來規畫。骨關節肌肉韌帶損傷之運動治療進程計畫重要原則是,關節肌肉韌帶損傷「急性期」採用開放式關節活動訓練(open chain exercise),損傷「中期」採用功能性關節活動訓練(functional chain exercise),損傷完全復原「後期」採用封閉式關節活動訓練(close chain exercise),是比較正確的運動處方。

對患者的運動治療教育已被證明有助於關節炎的自我控制,它可以減輕疼痛、改善功能、減少僵硬和疲勞。與單獨使用消炎藥(NSAID)相比,患者運動治療教育可以平均減輕20%以上的疼痛。


專業運動治療技術,包含早期的重量訓練、肌肉神經發炎萎縮受損後的再教育、本體感覺神經肌肉促進技巧、動作控制訓練、早期介入功能訓練、心肺功能訓練、體適能訓練、目標導向訓練等運動治療。


積極訓練時的輔助工具有等速肌力訓練儀、跑步機、腳踏車等運動儀器。對於超重的人來說,減肥也是一個改善關節炎的重要因素,有氧運動和步行等治療性運動計畫,可以在膝關節炎患者運動治療6 個月內減輕疼痛並改善其身體機能。


本文摘自《骨科延壽密碼》/戴念國(骨科診所院長)/時報出版


原文網址:https://tw.stock.yahoo.com/news/%E5%96%AE%E7%8D%A8%E4%BD%BF%E7%94%A8%E6%B6%88%E7%82%8E%E8%97%A5%E7%9B%B8%E6%AF%94-%E9%81%8B%E5%8B%95%E6%B2%BB%E7%99%82-%E5%8F%AF%E6%B8%9B%E8%BC%9520-%E4%BB%A5%E4%B8%8A%E7%9A%84%E7%96%BC%E7%97%9B%E6%84%9F-010000725.html

2022年3月16日 星期三

膝蓋退化出現這「關鍵跡象」 醫師:若輕忽後果難想像!

膝蓋退化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個相當非常不方便也不舒服的症狀,尤其是對於老人家來說,更是會出現行動不便,也有人經常蹲下去而站不起來,事實上當我們發現有膝蓋疼痛時候,要了解,軟骨磨損的情況如何,當醫師判斷如果軟骨磨損情況很輕微,會鼓勵您多做運動,保護自己的膝蓋,有人軟骨磨損嚴重時,就要考慮人工關節置換。


圖/TVBS

2022年3月13日 星期日

【光仁醫師專欄】:陳醫師談「運動傷害籃球篇」


籃球運動可以說是最受到年輕人喜愛運動,在美國有NBA職業籃球隊的比賽,在台灣也有職業籃球隊,還有業餘的社會組籃球賽、大專盃籃球賽、高中籃球聯賽和國中籃球聯賽,打籃球的人可以說是除了棒球以外最多的,而籃球也是最受歡迎的運動。

健康網》新手爸媽看過來 專家教抱寶寶的5個省力姿勢

抱寶寶的時候應支撐寶寶頸部、臀部及背部,提升穩定性,給予安全感;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取自freepik)

2022年3月12日 星期六

急性痛風好了就不管它!56歲男輕忽尿酸值超標,健檢已腎衰竭

 

急性痛風好了就不管它!56歲男輕忽尿酸值超標,健檢已腎衰竭。僅為情境配圖,取自Shutterstock

台灣人愛吃火鍋,尤其最近濕冷的天氣正適合喝一口熱湯,但濃郁的火鍋湯底,潛藏著許多高嘌呤(又稱普林)的陷阱,攝取過多可能導致血液中尿酸過高,若是出現尿酸鹽結晶沉積在關節處會形成痛風!有些民眾在痛風發生時會透過吃止痛藥來減緩當下不適感,疼痛一過就不管,忽略痛風其實需要長期治療。  

2022年3月11日 星期五

久坐不動易患肌筋膜疼痛 醫教3招緩解

 

第一式「俯臥抬手訓練」加強訓練上背和下斜方肌群。先俯臥,雙手肘彎曲成90度,兩邊手掌向內側、大拇指朝向天花板。接著雙手向前向上伸直,來回重複10-15次。(活力得提供)

2022年3月9日 星期三

蹲下去站不起來?醫揭膝蓋退化3元凶:魔鬼藏細節

天氣一變冷,許多人的膝關節就痛,八、九成的長者都有膝關節退化的困擾。記者許正宏/攝影

寒流來襲,許多人的膝蓋關節喀喀地作響,好像氣象台般產生疼痛,相當疼痛難耐,可能罹患了膝蓋退化性關節炎。運動醫學名醫、聯新國際診所院長林頌凱在「元氣網」企畫影音中指出,門診中最常見長者因膝關節痛就醫,「蹲、跪、坐矮板凳」等姿勢,是造成長者膝關節退化三大元凶,趁早做好膝關節保養。

2022年3月7日 星期一

天氣冷關節就開始痛! 專家教「緩解方式」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每到冬天,很多平常治療控制很好的患者,都在此時不約而同跟醫師反應,許久未見的疼痛又開始作怪,甚至多年以前的舊傷,也湊熱鬧似的一起出來搗亂。很多患者都會問:「為什麼疼痛會發作,最近也沒有受傷或過度操勞?」

2022年3月6日 星期日

【光仁醫師專欄】:陳醫師談「保骼麗」


骨質疏鬆是一種沉默的疾病,除非定期進行骨質密度檢測,不然大部分的人不會輕易察覺自己患有骨質疏鬆症,女性在停經後由於荷爾蒙分泌減少,骨量流失速度加快,因此特別容易有骨質疏鬆的問題。在醫療發達的現代,有好幾種藥物可以治療骨質疏鬆,其中一種注射的藥物叫做「保骼麗(Prolia)」。

手指疼痛、僵硬動不了? 遠離退化性指關節炎快跟著做

臺中榮總嘉義分院骨科許承恩醫師表示,「退化性指關節炎」好發於50歲以上婦女,成因除本身具關節炎體質及後天軟骨磨損變薄外,家事或工作過度提重和反覆性單一動作,也都會使指關節炎發作甚至惡化,是屬於韌帶受傷或關節長年累月勞損引致的慢性疾病,不但產生劇痛、也會造成手指變形影響外觀。

2022年3月5日 星期六

2022年3月4日 星期五

旋轉肌袖退化症狀 與五十肩類似常誤判

 


60歲李姓男患者右肩膀出現疼痛、手臂無法上抬等症狀,自行貼藥膏、做復健等方式尋求緩解,持續三個月卻沒有改善,到童綜合醫院骨科看診,梁哲翰醫師檢查後發現患者是因旋轉肌袖退化造成破裂,建議進行微創肩關節內視鏡肌腱修補手術,術後恢復良好,住院二天即返家休養,術後三個月已完全恢復正常。

2022年3月3日 星期四

健康網》低頭族肩頸痠痛 專家教3招助緩解


頭頸長時間維持在低頭或前伸的姿勢,容易導致肩頸痠痛、僵硬,甚至出現上背痛、頭痛的症狀;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圖取自freepik)

2022年3月2日 星期三

1天喝1杯咖啡導致骨質疏鬆? 醫師:多運動增強骨密度!

現代人生活忙碌,少運動、飲食不均衡,加速了骨質疏鬆的情況,如果您本身有慢性疾病,像是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糖尿病、甲狀腺疾病、風濕性關節炎等患者,也是罹患骨質疏鬆高危險族群,北榮骨科部主治醫師吳博貴指出,各年齡層民眾都要注意均衡攝取營養素、常運動增加骨質密度與肌肉強度。


圖/TVBS

2022年3月1日 星期二

謠言終結站》轉脖子變「頸椎粉碎機」 ?查核平台:勿過度解讀

 


網傳聲稱轉脖子的動作是「頸椎粉碎機」,還宣稱「一般人常做的錯誤運動姿勢,會傷害到我們的頸椎、腰椎及膝關節」,事實查核平台「MyGoPen」查證指出,影片內容不正確,無須過度解讀。(圖翻攝自MyGoPen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