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北屯區北屯路385號
No. 385, Beitun Rd., Beitun Dist., Taichung City, Taiwan (R.O.C.)

04-22341479

顯示具有 戴正忠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戴正忠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2年6月19日 星期日

【光仁醫師專欄】:戴醫師談「羽球運動傷害」

 

(圖片取自:Pixabay)

羽毛球在台灣是相當普及的運動,再加上最近台灣因部分選手如戴資穎,周天成,李洋,王齊麟等羽球好手,在國際賽事履創佳績。尤其在東京奧運,李洋與王齊麟獲男雙金牌,戴資穎獲女單銀牌。尤其是戴資穎球后的世界紀錄213週。使得羽球成為全民運動。

2022年4月24日 星期日

【光仁醫師專欄】:戴醫師談「下背痛」

 


幾乎每個人都曾經有過下背痛的經驗,下背痛可以發生在各個年齡層,而且從事不同的職業或社交活動,發生的原因及傷害皆有所不同。今天就讓光忠復健科診所的院長–戴正忠醫師來告訴你各種下背痛的原因以及治療方法!

2022年3月20日 星期日

【光仁醫師專欄】:戴醫師談「落枕的治療與預防」

 


許多人都有早上一覺醒來,突然感覺肩頸肌肉疼痛,頸部無法順利轉動,頭部有時會歪向一邊,這可能就是落枕。落枕是急性頸部肌肉拉傷,典型症狀是脖子僵硬疼痛,脖子無法靈活轉動,無論前彎、後仰、側轉皆感覺困難。落枕可發生在任何年齡層。除了睡姿不良,過累熟睡,失眠引起外,也可能長期坐姿、站姿不正確或突然轉頭引起。

2021年12月19日 星期日

【光仁醫師專欄】:戴醫師談「關節疾病復健」

上一篇介紹了許多不同種類的關節炎,今天我們就來介紹關節炎的治療。

這裡我們不談關節炎的藥物治療及手術治療,只談復健治療。關節炎造成常見的問題是疼痛、關節活動障礙、肌肉無力、功能障礙等。

2021年12月12日 星期日

【光仁醫師專欄】:戴醫師談「關節疾病」

 


「關節」是什麼?

         關節基本結構主要由長骨兩端的透明軟骨、滑膜、關節囊、半月軟骨、關節液、肌腱與韌帶等組成。其中,透明軟骨提供運動中肢體與地面或外力作用下之吸震作用,減少關節結構傷害;關節液則提供關節活動潤滑作用,提高力學效應。

 

         一個健康的關節必須有適當之養份滋潤整個關節結構,在關節腔外之軟組織及骨髓有充分之末稍微血管來提供各種養份及氧氣。關節軟骨的養份需藉由關節伸屈活動獲得,關節還要有肌肉及韌帶來穩定有效運轉。

 

 

關節炎種類及簡介



退化性關節炎或骨性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是關節軟骨持續性病變,主要是因為關節內的軟骨磨損、軟骨變薄且有贅生骨(骨刺)增生,大多發生在關節邊緣或軟骨下方。發生退化性關節炎的原因有高齡、體重過重、長期負重、外傷、基因和姿勢不良等。退化性關節炎在肢體主要在膝關節、髖關節和手指關節;在脊椎主要是頸椎及腰椎。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發炎性疾病,其詳細機轉至今仍然不明,一般認為和遺傳基因及環境因素有關。以女性病人居多,女性約為男性的三倍,好發年齡30-50歲之間。

 

類風濕性關節炎以侵犯關節為主,常因骨骼及軟組織受破壞導致疼痛,關節變形,影響關節正常功能。類風濕性關節炎也會侵犯關節外的器官,幾乎全身器官均可能,被視為一種全身性的疾病。

 



血清陰性脊椎關節病變包括僵直性脊椎炎、雷特氏症候群、乾癬性關節炎及潰瘍性大腸炎合併脊椎病變等。特徵是類風濕因子呈現陰性反應,人類白血球組織抗原HLA-B27大多為陽性反應。

 

初期的症狀以腰背疼痛為主,且疼痛常會延伸至臀部及大腿後方,常有晨間僵直感,長時間固定一個姿勢會使疼痛加劇。適當的活動可改善症狀。除了脊椎外,約20%30%的患者會有周邊關節的侵犯,包括髖、肩及膝關節等。會造成局部關節的腫脹、僵硬及破壞。

 

代謝性關節病變主要是痛風性關節炎,造成關節腫脹、變形或痛風石生成。絕大部份發生在單一關節上,尤其是下肢的周邊關節,除非本身已經發作十次以上,且關節出已經長出痛風石,才有可能同時發生在兩個以上的關節,或是上肢關節上。

 

外傷性關節病變則是由外力影響而導致,像是墜壓或撞擊所產生的骨關節內骨折、軟骨損壞、關節內異物存留等,使得關節面不平整,使其遭受異常的磨損和破壞;或是過度使用特定關節和經常採取同樣姿勢,還有重度肥胖等,這些都會造成相應關節面的過度磨損和破壞。

 

感染性關節病變又稱「敗血性關節炎」,主要是因為有微生物、尤其是細菌入侵造成的感染,若無積極治療會造成關節破壞,引發敗血症甚至休克。

 

 

下週繼續為大家介紹「關節疾病的復健」

 

撰文者:

光忠復健科診所院長─戴正忠醫師

2021年10月17日 星期日

【光仁醫師專欄】:戴醫師談「癌症疼痛治療」


近年來隨著醫學科技的不斷進步,在以往被認為時絕症的癌症已經轉變成一種慢性病,這樣的轉變也意味著病患從期待活著就好的心態,轉變為要活得更有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