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歲許先生是國中體育老師,由於身材高大從小學開始就被選上籃球隊,近3年來右邊的髖關節疼痛,每天上班都得吃止痛藥。到醫院檢查後才發現是右側髖關節發育不良,造成的早發性髖關節炎。在諮詢過多名醫師後又害怕手術結果不如預期而打退堂鼓,最後接受微創正前開人工髖關節手術,之後經過2個月的肌力訓練,現在又回到籃球場上奔馳。
AM 08:30 ~ 12:00
PM 14:30 ~ 21:30
AM 08:00 ~ 12:00
PM 14:00 ~ 21:30
台中市北屯區北屯路385號
No. 385, Beitun Rd., Beitun Dist., Taichung City, Taiwan (R.O.C.)
04-22341479
47歲許先生是國中體育老師,由於身材高大從小學開始就被選上籃球隊,近3年來右邊的髖關節疼痛,每天上班都得吃止痛藥。到醫院檢查後才發現是右側髖關節發育不良,造成的早發性髖關節炎。在諮詢過多名醫師後又害怕手術結果不如預期而打退堂鼓,最後接受微創正前開人工髖關節手術,之後經過2個月的肌力訓練,現在又回到籃球場上奔馳。
(記者馮康蕙/綜合報導)日常生活中的行動,包含蹲下、跳躍、跑步等伸展或彎曲的動作,都非常依賴髖關節的協助,進而達到靈活又順暢的動作,不過隨著現代生活習慣的改變,越來越多人養成久坐不動的模式,當我們的關節太久沒有活動時,就容易變得僵硬又無力,進而帶動周邊肌肉和骨頭都出現痠痛的情況。
圖/擷取自FREEPIK
醫師指出,影響髖關節病變的因素有各種原因的磨損、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外傷、腫瘤,不過可以透過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模擬正常的球狀關節的運作、進而恢復髖關節的功能;圖為情境照。(圖取自shutterstock)
日前藝人李玟因髖關節移位壓迫神經,影響行動,因而開刀治療,手術後透過助行器輔助復健,練習步行重新學走路。髖關節的重要性為何?為什麼髖關節移位會壓迫神經?髖關節術後要如何復健?來聽聽復健科醫師陳渝仁怎麼說。
抱姿或包覆不正確,造成小寶寶髖關節發育不良,未來可能會導致長短腳、動作發展遲緩。醫師指出,6個月前的嬰兒若檢查出髖關節不穩定,可能是4大危險因子造成,治療上會使用「髖關節馬鞍型吊帶」,以降低新生兒髖關節發育不良機率。
簡單1動作,就能1次活動「肩胛骨」和「髖關節」,促進血液和淋巴循環,提高肩胛骨和髖關節的活動範圍,打造不易水腫、不易疲勞的身體,幫助減肥。想瘦的人,不妨試試看吧!
簡單1動作,就能1次活動「肩胛骨」和「髖關節」,促進血液和淋巴循環,提高肩胛骨和髖關節的活動範圍,打造不易水腫、不易疲勞的身體,幫助減肥...
© 由 早安健康 公司提供
【記者張淑珠/台中報導】
2022年8月15日 週一 下午9:18
78歲的沈老先生有癲癇的病史,3年多前因為癲癇發作後跌倒,雙側的髖關節因此疼痛需要用助行器輔助。再加上疫情的關係不敢就醫,兩腳肌肉變得萎縮無力而不斷跌倒,後來只能用輪椅協助度日。3個月前再次癲癇發作送到大里仁愛醫院急診室,經X光檢查才發現雙側的髖關節已經骨折變形多時且有嚴重髖關節炎,由大里仁愛醫院骨科部長黃贊文醫師安排治療後,現在已經擺脫輪椅重新生活。(見圖)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年長者的髖關節病變導致疼痛、影響日常生活正常活動的情形日益增加,不過,不只年長是髖關節骨壞死的危險因子,骨科醫師提醒,過度肥胖、服用類固醇等族群也要注意髖關節病變。台灣一年約有4萬人需要置換人工髖關節。
▲當髖關節因疾病產生變形或疼痛,會造成活動困難、無法行走而影響日常生活。(示意圖/記者楊晴雯攝)
襁褓寶寶的方式不可大意,以免增加寶寶未來髖關節脫臼手術的機率!根據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骨科最新研究發現,嬰兒出生到四個月是髖關節的快速發育期,這段期間若大腿被拘限在伸直或靠攏的姿勢,會妨礙發育導致脫臼,這種狀況又以冬天最常見。因此,冬天出生的嬰兒髖關節脫臼手術發生率,要比夏天出生的嬰兒高出兩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