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李綜合醫院骨科醫師王芳英(右)陪患者爬樓梯復健(圖/醫院提供2024.9.13)
AM 08:30 ~ 12:00
PM 14:30 ~ 21:30
AM 08:00 ~ 12:00
PM 14:00 ~ 21:30
台中市北屯區北屯路385號
No. 385, Beitun Rd., Beitun Dist., Taichung City, Taiwan (R.O.C.)
04-22341479
記者吳紹尹/綜合報導
一名67歲張太太退休後每天含飴弄孫,經常跪在地上和孫子玩耍,近一個月右膝開始疼痛,但她不以為意,認為應該是經常跪著又站起來,導致膝蓋不舒服。但最近膝蓋越來越痛,赴醫透過X光檢查發現有輕微退化性膝關節炎,接受藥物治療並不見效,進一步接受核磁共振檢查,確診為膝關節缺血性壞死,透過關節鏡手術修整軟骨,才延緩膝關節退化。
示意圖/photo AC
退化性膝關節炎是常見的膝關節疾病,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國人膝關節退化的盛行率約15%,大約有350萬人飽受膝關節疼痛之苦。對此,復健科主任表示,30歲後就要開始注意關節保養,如果是年紀較長、肥胖、運動不當、長期姿勢不良者皆屬於高風險族群,要特別注意保養。
示意圖/photo AC
於復健治療室裡,經常聽到上了年齡的長者問起:「老師,我最近走路膝蓋會痛,走樓梯都無力,是不是退化了?」當然,會來復健科復健的長者,都經過醫師適切的診斷才來,但因為不服老的天性使然,長者大都對「退化」二字存在懷疑。
根據推估,2026年,台灣可能邁入超高齡社會,年紀越大,像是跌倒、退化性關節炎等等的比例就越高,也因此骨骼醫材市場相當夯,在過去骨骼醫材,都是以歐美產品為主,但西方人的骨架及曲率,和東方人有差異,所以植入以後常常會卡卡,現在有台灣的科技公司,建立全台唯一的「亞洲人骨骼資料庫」,為亞洲人量身定做骨骼創傷產品。
圖/TVBS
台灣電腦輔助骨科手術學會今舉行「新世代智能減痛機器手臂 幫你重拾好膝慣」記者會,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人工關節科主任洪誌鴻(左)、台中榮總骨科部醫師王證琪(右)現身衛教。記者許政榆/攝影
許佳惠 報導
曾主演《倚天屠龍記》、《金枝慾孽》等知名港劇的香港女星黎姿,息影後專心掌管醫美集團,有最美CEO稱號,不過近日她卻拄著拐杖現身,表示因運動弄傷膝蓋、半月板和韌帶斷裂,必須休息靜養。醫師表示,中年以後,半月板容易因反覆使用而磨損、斷裂,要減少負重運動,盡量採保守治療,超過50歲以上、嚴重影響生活再考慮開刀。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君報導】
隨著醫學發展日漸進步,人類平均壽命不斷延長,關節退化的問題,在骨科的日常醫療行為中,也變得十分普遍且重要。國泰綜合醫院骨科主任林希鼎表示,現代的關節置換手術以「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發展較早,大約在1960年由英國爵士John Charnley開始,而「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則發展較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