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北屯區北屯路385號
No. 385, Beitun Rd., Beitun Dist., Taichung City, Taiwan (R.O.C.)

04-22341479

2022年8月31日 星期三

影/物治師曝「翹腳恐拉傷關節」 網驚:正用這姿勢看片

民視新聞網

2022年8月21日

影音中心/沈容玉報導


當久坐在椅子上時,難免會忍不住想翹腳換姿勢,拉伸肌肉做舒展,讓自己舒服一點,物理治療師「三個字」便分析常翹腳所帶來的問題,他表示,翹腳有可能造成髖關節過度旋轉,以及重心歪斜的現象,引起下半身緊繃痠痛、肌肉受傷,嚇得網友們立刻放下腳,乖乖坐正。


三個字表示翹腳會引起重心偏移,讓身體歪斜,並壓迫到單邊關節。(圖/翻攝「三個字SunGuts」YouTube)

2022年8月30日 星期二

竹科久坐族驚爆健康危機 美女醫傳授撇步遠離病痛

43歲的竹科工程師,每天工作超過12小時,近6個月來肩頸僵硬到不行,有時開車倒車時脖子痛到無法往後看,半夜也常因手麻驚醒,脖子也曾睡到半夜痛醒,白天也經常感到頭暈頭痛,無法集中注意力。這恐怕是竹科及3C久坐族的通病,不可不慎!

2022年8月29日 星期一

關節卡卡!玻尿酸注射治療要注意什麼? 骨科醫師詳解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2022年8月11日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你是不是經常覺得關節卡卡有點痛?不少人因為關節老化、受傷或修復不全,進而誘發發炎反應,甚至導致不正常的關節液分泌,使得關節恆定性被破壞,造成惡性循環。遇到這樣的狀況該怎麼辦?

2022年8月28日 星期日

腎臟就是被你自己弄壞:痛風發作,絕不是吞幾顆止痛藥,消腫了就OK!

酒精攝取過量被視為痛風發作主要原因,病患須格外控制!(翻攝自youtube)


60餘歲男性健檢,被告知可能罹患慢性腎臟病。他沒有高血壓、也沒有糖尿病,但半年來經常痛風發作,關節腫痛又自行吃藥解痛,可能是導致腎臟損傷原因。

2022年8月26日 星期五

3年來不斷跌倒 髖關節骨折變形

【記者張淑珠/台中報導】

2022年8月15日 週一 下午9:18



78歲的沈老先生有癲癇的病史,3年多前因為癲癇發作後跌倒,雙側的髖關節因此疼痛需要用助行器輔助。再加上疫情的關係不敢就醫,兩腳肌肉變得萎縮無力而不斷跌倒,後來只能用輪椅協助度日。3個月前再次癲癇發作送到大里仁愛醫院急診室,經X光檢查才發現雙側的髖關節已經骨折變形多時且有嚴重髖關節炎,由大里仁愛醫院骨科部長黃贊文醫師安排治療後,現在已經擺脫輪椅重新生活。(見圖)

2022年8月25日 星期四

上班老喊肩頸痛?恐「下巴錯放」害的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現代上班族天天與電腦為伍的時間,除了眼睛容易疲勞外,都可能還有肩頸痠痛的困擾。專家表示,長時間久坐沒有適當伸展休息,肌肉群會變得緊繃,若又坐姿不良,最常見的錯誤姿勢就是下巴太過前傾,更是帶來痠痛的來源。


▲物理治療師蕭仲君說,不良坐姿,像是駝背等,控制身體肩頸動作的肌肉就容易失衡,引發痠痛。(示意圖/pixabay)

2022年8月23日 星期二

「髖關節病變」不只找老人!醫揭「這3族群」也是危險族群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年長者的髖關節病變導致疼痛、影響日常生活正常活動的情形日益增加,不過,不只年長是髖關節骨壞死的危險因子,骨科醫師提醒,過度肥胖、服用類固醇等族群也要注意髖關節病變。台灣一年約有4萬人需要置換人工髖關節。


▲當髖關節因疾病產生變形或疼痛,會造成活動困難、無法行走而影響日常生活。(示意圖/記者楊晴雯攝)

2022年8月22日 星期一

46歲女星「左肩痛到難換衣」!肩膀痛是五十肩還是鈣化性肌腱炎?醫:搞錯更痛


46歲女星張本渝曾演出多部電影、電視劇,精湛演技深獲許多影迷喜愛,日前她在臉書發文表示,疫情爆發後在家的時間變多,除了陪媽媽打麻將,還會跟家人一起玩健身環,沒想到有一天左肩膀開始發痛,甚至痛到連換衣服都會痛,但她不以為意拖了將近一年才就醫,結果被醫師告知肌腱發炎,且已有幾處鈣化!

2022年8月20日 星期六

經常腰酸背痛?肩頸緊繃?醫:小心是肌少症!肌肉流失3大徵兆 吃這些食物長肌肉


羅以容 整理 2022/08/09 11:11

常常全身痠痛?小心是肌少症惹禍!中醫師李俊儀表示,當肌肉流失、肌耐力變差,會使得日常生活運用到的肌肉負荷過多;長久下來,也會加重關節的負擔,進而出現腰痠背痛、肩頸緊繃、下肢腫脹等,建議民眾若常肌肉痠痛,又發現走路變慢、力量變小、體重變輕,就要注意「肌少症」纏身。

2022年8月19日 星期五

別再誤會黃豆製品?女醫曝:和痛風發作無關 「愛吃水果」竟更危險

黃豆因普林含量高,長期被視為容易引發痛風的食物。(圖/Pixabay)

「痛風」又稱代謝性關節炎,原因結合了日常飲食和遺傳因素,通常較容易發生在愛吃肉、愛喝啤酒或超重的人身上,而黃豆因普林含量高,長期被視為容易引發痛風的食物。不過,醫師表示,食用黃豆食品後血中的尿酸濃度會增加,但增加的幅度有限,且與痛風發作無關,糖分含量高的水果反而更危險。

2022年8月18日 星期四

阿伯日行萬步肌力不足膝關節退化!醫曝保養膝蓋靠走路不夠 走路、慢跑哪個好?

 



一名阿伯來到門診,「醫生我膝蓋好痛,是不是退化了?現在蹲不下去,還有點沒力氣。」醫師檢查發現膝關節退化、皺襞發炎,告知腿部力量不足與體重過重有關;但阿伯很疑惑表示「每天走一萬步,哪有可能力量不足?」

2022年8月16日 星期二

12月、1月出生小心易髖關節脫臼! 寶寶「NG襁褓方式」你中幾個?



襁褓寶寶的方式不可大意,以免增加寶寶未來髖關節脫臼手術的機率!根據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骨科最新研究發現,嬰兒出生到四個月是髖關節的快速發育期,這段期間若大腿被拘限在伸直或靠攏的姿勢,會妨礙發育導致脫臼,這種狀況又以冬天最常見。因此,冬天出生的嬰兒髖關節脫臼手術發生率,要比夏天出生的嬰兒高出兩倍。

2022年8月14日 星期日

肩頸僵硬其實是坐出來的 名醫揭頸椎病有哪些症狀

頸椎病是很多現代人疼痛的主要原因,其盛行率甚至高於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而且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頸椎病是「生活習慣」的疾病,長時間不正確的姿勢讓頸椎提早老化,產生頸椎病。圖/ingimage

【光仁醫師專欄】:黃欣儀職能治療師談「早期療育」(下)

 

(圖片取自:Pixabay)

 

發展遲緩高危險群

1.問題家庭新生兒:母親有酗酒、藥物成癮、智能不足或貧窮文化低落階層家庭在先天條件不足,營養不良及文化刺激缺乏等,所生的嬰兒被認為是發展障礙高危險群,必須納入早期療育。

 

2022年8月12日 星期五

56歲劉嘉玲熱愛爬山!醫曝爬山不傷膝法 還能延緩關節退化、防肌少症 這樣快走也有效


56歲女星劉嘉玲出道多年,一直以出色外型及精湛演技深獲影迷喜歡,日前她以一身黑白格紋合身西裝出席香港國際電影節記者會,完美身材獲得網友大力直呼「太漂亮了」、「好正」、「女王氣質」!而她數十年如一日的好體態全靠少吃多運動維持,像是慢跑、爬山就是她熱愛的運動。

2022年8月11日 星期四

健康聚寶盆》 高尿酸又不忌口 痛風破皮變蜂窩性組織炎

▲尿酸值偏高須每日補充足夠水分,並遵循醫囑定期追蹤或使用藥物控制;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提供/林軒任)

2022年8月10日 星期三

2022年8月9日 星期二

中年後練「超慢跑」,燃脂逆齡不傷膝蓋!一年瘦24kg,逆轉糖尿病前期



中年後,無論做家事或久站都好容易累?或者,明明才30、40歲,卻已經有個比存款還驚人的肉肉肚子?當我們生活習慣不良、運動少,促使提早老化的健康殺手「肌少症」正悄悄找上門,讓身體長期疼痛。及早鍛鍊核心肌力、把體力練回來,幫自己告別肌肉不足、痠痛、退化的風險。

2022年8月8日 星期一

健康網》關節卡卡有點痛? 搞懂「玻尿酸注射」4大好處

玻尿酸本來就存在於正常的關節當中,但是當關節發炎受損後,很容易造成軟骨細胞凋零、骨刺增生等現象;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隨著年紀慢慢變大,有些民眾有時會覺得關節卡卡有點痛,食藥署表示,其實不少人因為關節老化、受傷或修復不全,進而誘發發炎反應,甚至導致不正常的關節液分泌,使得關節恆定性被破壞,造成惡性循環,並邀請台北榮民總醫院骨科醫師許逵翔進一步說明玻尿酸注射的4大好處,同時提醒,維持標準體重、攝取充足營養、增強大腿與膝蓋附近的肌肉力量,也是維持關節健康的方法。

2022年8月7日 星期日

【光仁醫師專欄】:黃欣儀職能治療師談「早期療育」(上)

(圖片取自:Pixabay)

什麼是「早期療育」?

早期療育是指對具有特殊需求的嬰幼兒提供早期發現、早期診斷,並針對其特殊需求提供專業性的醫療、復健、特教及福利等協助,以充分開拓孩子的發展能力。我國內政部是針對學齡前階段(出生至6歲),各階段特殊需求包括智能不足、視覺、聽覺、語言、肢體、學習及多重障礙,予以提供必要的各項服務。

O型腿、烏龜脖也會「膝蓋痛」!專家警告「關節有怪聲」應這樣運動

下定決心運動,卻因施力不當或過度操勞,產生各種疼痛,為了休養,反而中斷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好習慣。擁有國際訓練員、運動生理學、營養學3大證照的韓國王牌健身教練文碩氣,不僅拍攝運動教學影片吸引百萬人訂閱,出版《高效健身解剖書》分析了「膝蓋痛」的可能原因,教你如何避免受傷、受傷後又如何調整保養。以下為原書摘文:

2022年8月6日 星期六

正視骨質疏鬆症問題,不骨折、不臥床、不失能,才能活到老、走到老!

吳佩琪

2022年7月29日 週五 上午9:00



台灣即將於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根據內政部公布的統計資料顯示,2020年國人平均餘命已達81.3歲,創下歷年新高!百歲時代來臨,活得健康又長壽,才是人生幸事,而骨質疏鬆症的防治,也變得越來越重要!

2022年8月3日 星期三

膝蓋卡卡走不遠,關節痛到吋步難行,做對了讓你能屈能伸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73期



膝蓋要承受的重量遠比我們想的多更多,在平地走路時,膝蓋得承受體重的1.5~2倍壓力,上下樓梯約2~3倍,跑步則高達5倍,我們總是在無意間過度使用膝蓋,膝蓋若不好,很難走得舒服,行動力也會減弱,跟著專家的建議,讓關節痛止步。

2022年8月2日 星期二

下肢關節舉步維艱 小心是「痛風關節炎」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據統計,台灣高尿酸血症患者比例超出世界平均,也是痛風高盛行率國家。痛風經常在半夜或凌晨發作,通常在下肢關節處發生局部紅腫熱痛的現象,往往會造成難以行走、穿鞋,甚至不能踩地等狀況。

2022年8月1日 星期一

慢走也能保養膝蓋!醫曝2關鍵預防「退化性關節炎」這樣做延緩退化、延續膝蓋壽命


張伯伯年輕打拼事業,好不容易退休,想到世界各地走走,卻發現腳痛走不太動,上下樓梯膝蓋也容易痠痛,抱孫子還會腰痠;後經醫院檢查確診為退化性關節炎,但因置換人工關節價格不便宜,因此改求診中醫,希望能夠有緩解膝關節不適,所幸經過3個月治療,膝蓋疼痛已大幅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