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北屯區北屯路385號
No. 385, Beitun Rd., Beitun Dist., Taichung City, Taiwan (R.O.C.)

04-22341479

2022年11月30日 星期三

醫籲:骨鬆治療切勿中斷,反覆骨鬆性骨折後果嚴重

80歲的婆婆10年前因為手腕骨折到骨科求診,診斷後發現為骨鬆性骨折,經手術治療後過了3年,又發生右髖關節骨折,之後開始認真使用骨鬆藥物治療,骨密度顯著增加;但這兩年疫情期間,婆婆因擔心受感染,很長一段時間沒回診繼續治療,去年,不幸又產生脊椎骨折,差點造成嚴重失能。

2022年11月29日 星期二

卡達世界盃開踢! 足球竟是「最傷膝蓋運動」? 研究:比賽受傷率高逾4成

潮健康/綜合報導


為期四年一次的世界盃足球賽於11月20日正式開踢,不少民眾不僅緊盯直播收看賽事,看不過癮更會相揪親朋好友,在足球場上大展「足上功夫」。事實上足球運動涉及大量跑動,須運用大量腿部肌肉與膝關節盤球、踢球,若稍有不慎非常容易傷及膝蓋。

2022年11月28日 星期一

五十肩吹頭髮好難? 「肩關節囊擴張術」縮短療程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40歲的林小姐現職家庭主婦,平常會做有氧拳擊運動,左邊肩膀疼痛了一陣子,扣內衣或是吹頭髮等動作也難以進行,就醫經理學及超音波檢查後診斷為原發性的沾黏性「肩關節囊炎」,也就是俗稱的「五十肩」,透過「肩關節囊擴張術」搭配復健運動,林小姐在兩個月內康復,恢復正常生活。

2022年11月27日 星期日

【光仁醫師專欄】:陳醫師陪你看世足之「十字韌帶斷裂」

圖片取自:Yahoo!新聞

每天久坐讓下肢無力、腰背緊繃?減緩脊椎退化4組運動躺著輕鬆做!



【吳文哲報導】脊椎退化是老化的徵兆之一,但由於工作型態不同,除了勞動型工作者,久坐且長期姿勢不良的上班族,在腰椎處於過度的壓力下,同樣也可能提早發生。為了改善神經被壓迫的情況,避免脊椎管狹窄症等疾病發生,韓國江南摩克里中醫院院長金東赫(김동혁,音譯)建議民眾可以嘗試四個簡單的運動,不只躺著就能做,效果也比想像中來得好。

2022年11月26日 星期六

擦屁股、扣內衣…感覺肩膀劇痛?醫:可能是「冰凍肩」



民生頭條記者楊艾庭/綜合報導

通常在五十歲後出現無特定原因的肩部劇烈疼痛,故名五十肩。國泰醫院暨內湖國泰診所骨科鄧修國醫師表示,五十肩就是不明原因造成的肩周炎(以下稱冰凍肩),導致慢性肩關節疼痛和活動受限的最常見疾病之一,發生率大約占總人口2%。它也可以發生在更年輕或五十歲之後。

2022年11月25日 星期五

【膝痛】對付膝關節炎3種注射藥物:類固醇、透明質酸、高濃度血小板功效和副作用 止痛兼減慢關節退化?

【明報專訊】治療膝關節炎,近年流行膝關節注射,將藥物直接注射於關節內,達到止痛甚至減慢退化。目前主要有3種膝關節注射藥物:類固醇、透明質酸、高濃度血小板,究竟有何分別?其功效和副作用又如何?是否適用於所有膝關節退化病人?

2022年11月24日 星期四

女性絕經後一定會骨鬆?8種天然物質可預防


 研究發現,維生素C對骨骼具有保護作用。(Shutterstock)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骨質會逐漸流失,尤其女性絕經後容易導致骨質疏鬆症。研究已經證實,有8種保護骨骼的物質,包括葛根素、乳香、柑橘柚皮素、白藜蘆醇、某些維生素和李子乾等天然食品,可以防止我們的骨骼退化。

2022年11月23日 星期三

穿脫衣服、揮手再見都「如電擊」! 旋轉肌撕裂4大禍首你中了嗎?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切菜痛如電擊!經營小餐館的「阿偉師」年近60,原本早習慣每天切菜,但近月來發現慣用的右手肩膀時常痠痛,晚上睡覺時還會有刺痛感,前幾天肩膀疼痛甚至加劇,不僅手抬不起來,剁肉時一度還痛到菜刀脫手,連忙就醫,發現是旋轉肌撕裂在作怪。醫師提醒,旋轉肌撕裂常肇禍於四大原因,而痛起來連穿脫衣服、揮手再見都作不到。

2022年11月21日 星期一

兩個月內發生三次骨折 骨鬆及早積極治療 以免反覆骨折生憾事

「台灣已步入高齡化社會,估計2025年70歲以上人口數將達300萬人,這群人都有可能是骨質疏鬆症的高風險族群!」臺中榮民總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石承民指出,骨鬆是老年疾病,初期幾乎沒有症狀,容易令人失去警覺,往往都是在不小心跌倒或搬重物時出現低創傷性骨折,才知道骨鬆情況已經很嚴重。 

2022年11月20日 星期日

健康網》肩膀痛小心是「鈣化」 醫:恐持續痛、反覆新破裂

醫師呼籲,若有肩膀疼痛問題,應不諱疾忌醫,也不要盲目聽從密醫或過度執著於民俗療法,好好進行檢查與治療,是傷勢恢復的唯一道路;圖為情境照。(圖取自photoAC)

2022年11月19日 星期六

【知識】常跑步會造成哪些傷害? 醫:1 週跑超過「這數字」 當心「足底筋膜炎」

潮流,是種態度,追求健康永遠不會過時。潮健康為專業年輕採訪團隊組成,訪談各領域專科醫師及健康專家。為華人都會男女打造一個擁抱潮流、享受健康的全新「視」界。隨時追蹤潮健康,開啟健康生活的時尚旅程。


潮健康/杏仁復健科診所院長  林杏青醫師


2022年11月17日 星期四

跑步會退化性關節炎?50歲退化性關節炎還能跑步嗎?最新權威研究來解答


跑步到底會不會造成退化性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還能跑步嗎?《英國運動醫學雜誌》最新研究發現,休閒跑步者發生退化性關節炎的機率比不運動者低,就算罹患退化性關節炎,持續跑步也不會造成退化性關節炎惡化。

2022年11月16日 星期三

打高爾夫會受傷嗎?台灣運動醫學會告訴你



高爾夫球給人印象通常是較為溫和的體育競賽,但打高爾夫球也有可能造成運動傷害?台灣司法人權進步協會理事、台灣運動醫學會理事長葉文凌投書網路媒體ETtoday新聞雲,分享其看法。

2022年11月15日 星期二

健康網》最後衝刺小心腿拉傷! 物理治療師解密「大腿後肌」

當跑步時,每個肌群使用比例不同,會讓過度活躍的肌肉過早疲勞。進而使下肢剛性降低,身體代償開始出現,如骨盆前傾等;圖為情境照。(圖取自photoAC)

2022年11月13日 星期日

男子小時運動傷害釀膝蓋卡卡 接受「軟骨層片移植手術」後恢復健康


24歲陳姓男子國小因棒球運動造成膝蓋傷害,在成長過程中歷經上下樓梯時不僅卡卡、鈍挫感,嚴重時更是無法走路,就算平時也都要很小心彎曲伸直等折磨,讓他不堪其擾;接受「軟骨層片移植手術」後恢復健康。目前在餐廳擔任廚師的陳男說:「雖然志向與兒時棒球夢南轅北轍,而且餐飲業是要靠膝蓋久站的職業,但膝蓋已完全治癒,有信心在料理界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2022年11月11日 星期五

膽固醇飆高、骨質疏鬆,可能是缺這營養素!吃蔬果補錳緩解疲勞


外食族容易飲食不均衡,尤其不愛吃青菜可能會缺錳!醫師表示,缺乏錳會導致容易疲倦勞累、血中膽固醇升高、脂肪代謝異常、骨骼不健全、容易痙攣等問題,常見的蔬果如香蕉、紫菜、菠菜等都有錳,如果發現自己容易累、記憶力差,建議多吃補錳蔬果。

2022年11月10日 星期四

「走快」比「走多」健康!走錯方式恐足底痛、小腿緊 走路5招護關節、強心肺


走路是最常見的運動之一,不過與其執著於每天走路的步數,倒不如關注走路速度!醫師提醒,研究顯示,1分鐘走幾步的步行強度,比更多的每日總步數帶來更顯著的健康獲益。

2022年11月9日 星期三

專家一按判斷是單純落枕、還是筋膜出問題?天天1分鐘伸展不再痛

【吳文哲報導】早上起來突然感覺不適,只是轉個頭卻痛苦萬分。每個人多少都有落枕的經驗,但長期的落枕背後,卻可能存在更大的問題。相對於許多人在遇到落枕時,總是覺得忍個幾天就好,韓國整形外科醫師申炳基(신병기,音譯)除了建議可以藉由簡單的方式,判別是否是由筋膜疼痛症候群導致,更認為民眾應該在必要時就醫,避免後續造成長期的問題。

2022年11月8日 星期二

吳宗憲、王永慶最愛這運動!打一小時消耗375大卡 比快走、跳繩、慢跑更容易瘦


高爾夫球運動兼具社交功能,一向給人「富豪運動」的印象,許多企業家、名人及藝人,也都愛打高爾夫球,像是前總統李登輝、台灣經營之神王永慶、王永慶之子王文祥、富邦集團蔡明忠、蔡明興,還有綜藝天王吳宗憲,平常工作忙碌,即使休息日也開工打小白球。

2022年11月7日 星期一

健走讓全身動起來,但你走對了嗎?走錯了,傷腰又傷「1部位」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


健走時,要注意髖關節活動的角度,大約要介於10~15度的伸展,才是最舒服的健走姿勢,此外,也要注意健走的速度和時間,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022年11月3日 星期四

男子車禍膝關節脫臼!合併韌帶斷裂半月板破裂 術後六週可用拐杖行走


61歲陳先生車禍後,右膝關節嚴重脫臼,急診進行膝關節復位及石膏固定,核磁共振發現前十字韌帶、後十字韌帶、內側韌帶和外側韌帶共4條韌帶斷裂以及雙側半月板破裂,安排高壓氧治療消除腫脹後,手術重建4條韌帶與修補雙側半月板,術後恢復順利,右膝關節活動穩定,六週後,可自行使用拐杖行走。

2022年11月2日 星期三

NOW健康/骨關節炎一定要開刀? 「膠原結合胜肽」新療法能克服

文/陳如頤/NOW健康


退化性關節炎為全世界最常見的關節疾病,逾半台灣65歲以上族群均有這方面困擾,女性患者多於男性,如果嚴重到無法久站、走路,就需考慮置換全膝關節。據健保統計,全台每年膝關節炎就醫者超過86萬人,近3萬人置換全膝關節,且人數逐年增加,中國醫、中研院攜手研究「膠原結合胜肽」,有助於治療早期關節炎,增強骨關節炎關節軟骨,對於不想開刀患者來說,為一大福音。

2022年11月1日 星期二

老人跌倒因素多 國健署列「生活18項預防要點」


隨著年齡的增加,應變能力以及肢體的活動協調度都較差,而長者一旦神經退化、反應較慢,如重聽、視力退化、認知功能降低和腳部的感覺減退都會使感官功能較不靈敏,造成對環境不正確的判斷,此外,服用某些藥物,如血管擴張劑、鎮靜劑、高血壓藥物、止痛藥等,會影響意識,讓感覺便得較為遲緩或者產生暈眩等副作用,進而造成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