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北屯區北屯路385號
No. 385, Beitun Rd., Beitun Dist., Taichung City, Taiwan (R.O.C.)

04-22341479

2023年6月30日 星期五

長期低頭族的救星!醫教3日常技巧改善「上交叉症候群」配3動作更有效


復健科醫師李炎諭分享案例,有位患者的肩頸痛持續了很長時間,且做好幾種治療都沒改善,最近連肩膀抬起來會有點卡卡的,只要動到某個角度就會很痛,在進行評估跟超音波檢查後,醫師為他做一點姿勢矯正,只是將肩膀往上抬一點,便輕鬆止痛,這就是常見的「上交叉症候群」。

2023年6月29日 星期四

輪椅該如何挑選?輪椅尺寸要多寬、多深?最佳「寬度」應比屁股多2吋

每個人適合的輪椅,會因為身體的尺寸和疾病的差異而有所不同。就像我們買鞋子一樣,我們會先看看自己的腳長腳寬,挑選鞋子的大小尺寸後,接著試穿、走走看,好不好走?舒不舒服?挑鞋子是這樣,挑輪椅當然也是,每個人適合的輪椅都不相同。但是,請把握1個原則,就是要「坐好坐滿」,就可以找到適合的輪椅了喔!

2023年6月27日 星期二

2023年6月26日 星期一

67歲婦跪地陪孫玩變跛腳!竟是「膝關節缺血性壞死」醫:好發於「這些人」

記者吳紹尹/綜合報導

一名67歲張太太退休後每天含飴弄孫,經常跪在地上和孫子玩耍,近一個月右膝開始疼痛,但她不以為意,認為應該是經常跪著又站起來,導致膝蓋不舒服。但最近膝蓋越來越痛,赴醫透過X光檢查發現有輕微退化性膝關節炎,接受藥物治療並不見效,進一步接受核磁共振檢查,確診為膝關節缺血性壞死,透過關節鏡手術修整軟骨,才延緩膝關節退化。


示意圖/photo AC

2023年6月25日 星期日

肩頸痛、手腳麻禍因「慣用邊」 復健醫3招教你自救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不少人常因為工作、生活習慣,身體出現莫名的痠痛,尤其是久坐的上班族、家庭主婦、廚師,常會有肩頸痠、手腳麻症狀,往往找不出原因,日前復健科醫師再節目中說,這就是「慣用邊症候群」,因為身體慣用某一邊而造成。


復健科醫師陳相宏表示,身體不少疼痛,都是因為慣用某一邊而造成。(圖/翻攝陳相宏醫師臉書)

2023年6月22日 星期四

關節總是卡卡嗎? 「這類」關節炎可能導致骨骼變形!


「關節炎」是世上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所謂的關節炎泛指身體上各關節的發炎疾病,能夠依據病徵與發作時間分為急性及慢性發作,急性發作的關節表現紅腫熱痛的現象,而慢性發作則會有疼痛及關節僵硬的症狀。而關節炎又有哪些種類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023年6月21日 星期三

2023年6月19日 星期一

比五十肩還常見,肩夾擠症候群如何自救?好發族群、治療方法與自我復健懶人包

文/白映俞 圖/Shutterstock


編按:肩膀疼痛、肩膀無力,可能不是五十肩!白映俞醫師指出,這可能是肩夾擠症候群所導致的問題。經常游泳、畫畫、打包、搬東西的人,都容易有此困擾。若罹患肩夾擠症候群,該怎麼治療?自己可做的保健、復健方法又有哪些?

「肩膀好痛啊!」林先生抱怨:「醫師,我這肩膀痛了一星期了,會不會是上星期打羽毛球後留下的問題啊?」


成年人肩膀痛的時候,除了大家熟知的五十肩之外,另外一個務必需考量的問題是:「是不是夾擠症候群?」

2023年6月18日 星期日

膝關節一年要用100萬次!醫籲「4高風險族群」要特別注意 避免落入惡性循環

退化性膝關節炎是常見的膝關節疾病,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國人膝關節退化的盛行率約15%,大約有350萬人飽受膝關節疼痛之苦。對此,復健科主任表示,30歲後就要開始注意關節保養,如果是年紀較長、肥胖、運動不當、長期姿勢不良者皆屬於高風險族群,要特別注意保養。


示意圖/photo AC

2023年6月16日 星期五

不慎發生骨折多久才會好? 醫師:「兩大指標」是關鍵勿輕忽!

說到骨折對不少病人來說,這個經驗真的不想遇到!如果骨折受傷三個月以上了,常見關節活動度就會受限,肌肉萎縮,走路步態不對稱,腰部出現疼痛等問題,醫師提醒發生骨折之後,復健治療就要及時介入,因為不同階段會有不同方式的復健治療,另外骨折發生的部位,和骨頭位移的嚴重度很重要,事實上許多患者發生骨折之後,骨頭初步癒合大約發生在4~6周後,醫師常在這時安排X光檢查,確定骨頭癒合情況。


圖/TVBS

2023年6月14日 星期三

2類人最容易落枕!醫授預防4招:大推1睡姿


骨科醫師陳鈺泓分享4招預防落枕的方法,包括選擇適合的枕頭、調整睡姿、適當的休息時間和姿勢、保持肌肉鬆弛。(示意圖/Shutterstock)

2023年6月13日 星期二

2023年6月12日 星期一

退化性關節炎不只在膝蓋!低頭族注意 「科技頸」造成頸椎退化



責任編輯:趙乙錚

推薦原因:曾幾何時,頸椎問題成了現代人百病叢生的源頭,日益便利的科技生活,埋首各式螢幕背後的代價,衍生出低頭族、科技頸、滑鼠手等姿勢不良新名詞,自然也埋下頸椎病的病灶。「頸椎全書」由復健科名醫林頌凱帶你看最為常見的 15 種頸椎疾病,解析治療、運動等不開刀的 N 種保健方式,遠離關節退化。

2023年6月11日 星期日

跟關節痛說再見!營養師授從「三方面」預防 營養與生活作息都不能忽略


越來越多年輕人遭受關節疼痛困擾,特別是濕冷天氣,會更加難受。營養師指出,從營養素、營養保健和生活作息三方面入手保養,便可有效改善關節痛。

2023年6月10日 星期六

人工膝關節能用多久? 食藥署告訴你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哎啊!我的膝蓋好痛!」隨著年齡增長,部分長輩膝蓋退化或發炎情形愈趨嚴重。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指出,由於膝關節退化,關節腔間隙變窄、骨頭碰撞,導致關節活動時疼痛,甚至變形,嚴重時可能無法站立或行走。初期疼痛時,可經由復健、藥物、關節腔注射等治療緩解,當治療無效或嚴重影響生活時,則可能需要置換人工膝關節。

2023年6月7日 星期三

「抗發炎」武器就在餐桌上!營養師推「9營養素」消除慢性發炎 告別全身痛



每天都很累,全身都好痛,各種不舒服卻找不出病因,可能是身體正在「慢性發炎」導致。營養師指出,慢性發炎會引發身體許多小毛病,甚至延伸成高血壓、高血脂、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但慢性發炎可以透過飲食改善,好好吃飯、維持正常體重就是終結「慢性發炎」的關鍵。

2023年6月6日 星期二

膝蓋積水如何消除?多久會好?5分鐘看懂關節積水如何治療與舒緩



關注籃球的人應該對「膝蓋積水」「關節積水」等名詞不陌生,NBA、國內職籃常見球員膝蓋發生受傷、積水等問題,甚至必須「抽積水」、吃止痛藥才能上場比賽!其實膝蓋積水是臨床常見的毛病,不只好發於運動愛好者,膝蓋退化的中老年人也常發生。

2023年6月5日 星期一

肌肉拉傷害膏肓痛,搞懂4大症狀!陳渝仁醫師:3招復健動作有效緩解

李先生上班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天,彎腰駝背、背部拱起就像是烏龜。下班後最喜歡癱在沙發或躺在床上滑手機,上背部有時會疼痛,不過吃點消炎藥就會好,也就不以為意。這天李先生起床發現左手抬不起來,只要手一舉高,上背肩胛骨的內側就劇痛,李先生想起這個痛點不就是中醫在說的膏肓穴嗎?自己不會是病入膏肓了吧...。




2023年6月4日 星期日

2023年6月3日 星期六

登山新手看過來! 專家手把手帶路「登山指南」1次看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近年「登山」逐漸變成一項熱門的運動之一,透過登山可以強健身體、呼吸新鮮空氣、與大自然相處,還可以遠離塵囂,陶冶身心靈。但,第一次登山該注意些什麼呢?《優活健康網》為讀者整理登山好處、登山注意事項、基本的登山裝備與常見問題,就算是新手也能做好準備,安全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