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
AM 08:30 ~ 12:00
PM 14:30 ~ 21:30
時間
AM 08:00 ~ 12:00
PM 14:00 ~ 21:30
台中市北屯區北屯路385號
No. 385, Beitun Rd., Beitun Dist., Taichung City, Taiwan (R.O.C.)
04-22341479
2023年2月28日 星期二
2023年2月27日 星期一
過年後易出現麻將肩、手機關節炎、酸痛症!留心「春節疼痛症候群」
長達十天的春節假期剛結束,不少人才剛返回工作崗位卻覺得全身痠痛,安南醫院復健科醫師林芳嫻指出:「在春節前後期,門診常見由於過度運用肌肉,造成各種不同程度肌肉傷害的特別酸痛症。」例如打太久的麻將出現「麻將肩」、「手機關節炎」,許多肌肉使用不當、過度使用及不正確的姿勢所造成各種問題。
2023年2月26日 星期日
2023年2月25日 星期六
當心老年惡夢「退化性關節炎」!一次搞懂症狀、原因、預防與治療
膝蓋的「退化性關節炎」是許多年長者的夢靨,不只會造成長輩行動能力下降,關節疼痛、腫脹、僵硬則也會使得生活品質降低,根據統計,50歲的發生率為20~30%,70歲以上則高達70%,因此如何做好膝關節保養,避免關節炎發生就很重要。
2023年2月24日 星期五
2023年2月23日 星期四
2023年2月22日 星期三
2023年2月21日 星期二
2023年2月20日 星期一
年輕人也有退化性關節炎!青壯年長時間負重工作、運動傷害是主因
2023年2月19日 星期日
2023年2月18日 星期六
天氣一變化關節就疼痛?醫師:補充這一油能舒緩發炎症狀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低溫氣候不斷來襲,你是不是也開始關節痠痛、全身卡卡,一變天就難受,甚至可以「預報氣象」呢?台安醫院骨科醫師羅永智建議,適度運動、注意保暖、吃保養品與抗發炎的食物,都是寒冬保養關節的好方法!
關節疼痛
圖/早安健康提供
2023年2月17日 星期五
改善齒列不正的好處 同時讓顳顎關節疼痛症狀得以緩解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1名65歲的廖姓婦人,3年多前開始經常覺得張口困難、容易卡住,在張嘴後、咀嚼時會感到疼痛,嘴巴開合會有聲音等,諸多困擾讓她在進食或與人交談都不方便。曾戴了咬合板治療一段時間,症狀雖有改善,但必須持續戴著,一旦拿下咬合板,症狀又開始!在經過朋友介紹之下改看矯正醫師,進一步了解才得知自己的長期張口疼痛問題,可能是咬合不正造成的顳顎關節問題所導致。
2023年2月16日 星期四
膝蓋痛就要換人工關節嗎? 台廠創「這技術」保膝
根據推估,2026年,台灣可能邁入超高齡社會,年紀越大,像是跌倒、退化性關節炎等等的比例就越高,也因此骨骼醫材市場相當夯,在過去骨骼醫材,都是以歐美產品為主,但西方人的骨架及曲率,和東方人有差異,所以植入以後常常會卡卡,現在有台灣的科技公司,建立全台唯一的「亞洲人骨骼資料庫」,為亞洲人量身定做骨骼創傷產品。
圖/TVBS
2023年2月15日 星期三
2023年2月14日 星期二
2023年2月13日 星期一
腳突然腫痛,是痛風還是關節退化?醫揭「5種狀況」易混淆要注意
「痛風」被稱為富貴帝王病,是一種急性的關節炎,症狀包括關節紅腫、發熱疼痛,原因主要是尿酸的結晶積在關節,發作時非常疼痛,走路更是疼痛難耐。但若腳突然腫起來,或有腳痛的情況,不一定痛風發作,有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醫師呼籲,若有相關症狀一定要就醫診斷,才能避免後患。
2023年2月12日 星期日
2023年2月11日 星期六
李玟曝左腿缺陷,害怕術後無法跳舞!這類疾病女性好發 醫師教3招自我檢查

48歲歌手李玟(Coco)近來屢傳分居、婚變,沒想到身體也出狀況。近日她罕見地在社群發聲,PO出自己左腳掌以繃帶緊緊纏住,左膝也正在接受紅外線儀器治療照片,並表示害怕手術後無法再跳舞。李玟因出生時骨盆錯位,左腿有天生缺陷,讓她連走路都會痛。醫師推測,李玟的情況可能是先天性關節脫臼或發育不良,通常出生3~6個月就要盡快處理,以免髖關節提早老化。
2023年2月10日 星期五
2023年2月9日 星期四
追劇窩沙發,害肩頸痠痛!一個動作就能伸展全身的肌肉
過年後出現肩頸痠痛或腰背痛大有人在,肌肉僵硬痠痛來算帳!許多人過年期間宅在家追劇、窩沙發、熬夜打牌,經常久坐、缺乏適當活動,導致身體的肌肉就像是放了很久已乾涸的膠水,疲乏且缺乏彈性。而身體僵硬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不但活動度較差,也會承擔較高的受傷風險。
2023年2月8日 星期三
走路低頭滑手機 長期姿勢不良「這部位退化」下場慘!
蔣志偉 廖廣賓,張鎮安
2023年2月2日 週四 下午11:06
台灣已經邁入高齡化社會,罹患神經退化疾病的長者也越來越多,其中巴金森氏症就是屬於,盛行率第二高的神經退化疾病,臨床症狀像是會出現肢體顫抖,動作緩慢,肢體僵硬,步態不穩,很多家屬或病人本人常常會因為肢體顫抖,而警覺到自己有巴金森氏症,醫師指出減少低頭的角度。使用電腦營幕的時候,營幕要墊高,避免頸部太前傾或低頭角度過大,注意生活小細節,可以預防頸椎退化。
圖/TVBS
2023年2月7日 星期二
2023年2月6日 星期一
2023年2月5日 星期日
2023年2月4日 星期六
2023年2月3日 星期五
過年太嗨「失眠、變胖」好崩潰!營養師曝6解方
過年期間大家不免吃好喝好,大魚大肉相當豐盛。年假到尾聲,許多人準備收心回歸工作岡位,營養師高敏敏指出6點「收假健康紅燈區」,脹氣、便秘、變胖、熬夜失眠、肩頸痠痛、高血糖失控等問題,提醒大家開心之餘,千萬別忽視自己的健康。
2023年2月2日 星期四
2023年2月1日 星期三
「這樣跳」分泌「天然鎮定劑」血清素,預防失眠、憂鬱症!日本整骨專家的「獨門跳跳法」還改善五十肩、腰痛
編按:疼痛、沉重、無力、發癢、噁心...感到身體不適時會上醫院求診,但是做了許多精密檢查,被醫生告知「並無異常」的人卻愈來愈多,或是因為自律神經失調而情緒不穩定、備感煩惱的人更是與日俱增,最後焦慮加上失眠,只好看精神科長期依賴藥物,但是病因和症狀仍然沒有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