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口長庚醫院整形外科醫師廖漢聰指出,全人工顳顎關節置換手術需特別注意的是因切口靠近顏面神經,若不小心傷到恐導致面癱,同時,人工關節擺放位置不對,也會導致咬合功能異常及顏面變形。 (記者吳亮儀攝)
AM 08:30 ~ 12:00
PM 14:30 ~ 21:30
AM 08:00 ~ 12:00
PM 14:00 ~ 21:30
台中市北屯區北屯路385號
No. 385, Beitun Rd., Beitun Dist., Taichung City, Taiwan (R.O.C.)
04-22341479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下背痛可能是「骨質疏鬆」的警訊!羅東博愛醫院復健醫學科科主任何春生表示,臨床上患者常會因為下背痛,前來就醫後發現有骨質疏鬆的問題,另外也有許多人是出現脆弱性骨折(如:輕微跌倒就手腕骨折、踢到東西就腳趾骨折等)、身高減少、駝背越來越嚴重等情形。
【健康醫療網/林宗憲報導】現代人的生活型態容易造成痠痛現象,其中,最為大宗的原因是長時間電腦作業或坐躺在沙發、床頭滑手機,導致肩頸壓力過大引起痠痛,長期下來恐影響到血管、自律神經等。台北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部陳昭憲主治醫師表示,有位三十歲男性,平時工作要長時間盯著電腦,加上螢幕過低、鍵盤及滑鼠擺放位置不當,造成肩頸痠痛,影響到血管、自律神經,出現失眠、頭痛、眩暈等症狀。經醫師建議,改良電腦配備的擺設、矯正坐姿後,原本每周兩次針灸、兩次復健,現已回復健康,擺脫肩頸痠痛的困擾。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60歲的邱先生過往沒有慢性病史,也沒有特別定期健檢,一個月前突然出現雙腳無力的狀況,並且越來越嚴重,就醫前已無法站立行走。透過X光、核磁共振檢查,發現邱先生胸椎第12節有塌陷情形,且已經壓迫神經管,影像懷疑為腫瘤骨轉移導致的非單純骨質疏鬆之壓迫性骨折,進一步抽血檢查更顯示腫瘤標記數值增高。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不只是老人,兒童也會得關節炎!關節炎指的是發生在身體上各關節的發炎疾病,關節疼痛、僵直、腫脹等,都是關節炎的症狀。在台灣,不少老人飽受退化性關節炎折磨之外,肥胖者、更年期後女性、關節有舊傷、以及過度使用關節者也都是關節炎的好發族群。然而,知名復健診所復健科王竣平醫師就指出,兒童也有罹患關節炎的可能,且因為症狀不容易被察覺,籲請家長要多留意孩子的情況。
頭痛是每個人皆經歷過的症狀。有些頭痛很短暫,但有些卻是揮之不去的夢魘。這也是為什麼頭痛成為神經內科門診病人常見問題之一。一般頭痛可以分為2大類,分別為原發型頭痛以及次發型頭痛,前者包括緊縮型頭痛、偏頭痛和三叉自律神經頭痛,後者大多由其他原因引起,如腦出血、腦炎或腫瘤等。
47歲許先生是一位國中體育老師,近3年來右邊的髖關節越來越痛,越來越覺得力不從心,每天上班都得吃止痛藥。到住家附近醫院檢查後,發現是右側髖關節發育不良造成的早發性髖關節炎,就醫進行微創正前開人工髖關節手術,經過2個月的肌力訓練,現在又回到籃球場上奔馳。
冬天不少民眾會有膝蓋痛的症狀,日本整復師高林孝光(Takamitsu Takabayashi)就提醒,天氣冷時除了保持溫暖、促進血液流動之外,也要特別注意關節是否有老化跡象,尤其是疼痛發生後更要積極應對。
冬天血液循環變差,使許多關節炎患者膝蓋疼痛症狀加劇。圖/ingimage
【NOW健康 陳郁茹/台北報導】隨著年紀增長,很多人開始擔心骨質疏鬆問題,相信大家可能都聽過「喝牛奶補鈣」的建議,但每天喝牛奶真的有用嗎? 臉書粉專「藥博士 正藥說」發文解釋,每天喝牛奶對於預防骨質疏鬆是有幫助的,但不能單靠這1項,想要維持骨骼的健康,還需補充維生素D、進行適度運動,及保持均衡的飲食。
吃臭豆腐能改善更年期症狀嗎?有日本研究指出,更年期婦女如果補充「雌馬酚」,可改善臉潮紅、骨質疏鬆,而在所有豆製品中,以台灣臭豆腐的雌馬酚含量最高,不過要吃多少量才能達到效果,目前還沒有研究證實。對此,國內醫師提醒,如果臭豆腐是以油炸烹調,雌馬酚含量可能會減少,甚至吃多了還會有 負面影響。
【健康醫療網/林宗憲報導】「血友病」是一種因X染色體基因突變,導致體內無法正常製造凝血因子,常在肌肉或關節處出現自發性或週期性出血的罕見疾病,因為屬於性聯遺傳疾病,因此主要影響男性,女性則通常為帶因者,但少數女性可能有輕微症狀。三軍總醫院內科部血液腫瘤科賴學緯醫師表示,許多老年族群或是需久站的病友,因關節處受力較大或是退化,容易出血導致腫脹疼痛,若未接受預防性注射治療,恐造成關節受損,嚴重甚至需置換人工關節,影響工作及日常生活。
以壯年族群來說,50歲以後退化性關節炎的發生率就高達20%至30%,醫師提醒,膝蓋痛只要超過2周就要盡早就醫。為了預防及改善關節炎症狀,物理治療師特別向民眾示範健康操,透過簡單的8個動作,從暖身、運動到伸展動作都有,不僅適合年長者,也適合需要長時間久坐的壯世代上班族。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非常喜歡騎自行車的50歲王先生,有天騎新車去比賽後卻覺得右手無力,而且第4、5指有麻麻的感覺,一開始王先生覺得可能是太疲勞才會這樣,應該休息幾天就會好了,沒想到幾天後他的手仍然非常無力,甚至連拿筷子都有困難,經過復健科醫師檢查後發現原來王先生是尺神經損傷。
47歲許先生是國中體育老師,由於身材高大從小學開始就被選上籃球隊,近3年來右邊的髖關節疼痛,每天上班都得吃止痛藥。到醫院檢查後才發現是右側髖關節發育不良,造成的早發性髖關節炎。在諮詢過多名醫師後又害怕手術結果不如預期而打退堂鼓,最後接受微創正前開人工髖關節手術,之後經過2個月的肌力訓練,現在又回到籃球場上奔馳。
當我們站立或走動太久時,就會發現腳跟開始有隱隱作痛的感覺,這其實是足底筋膜炎的症狀之一,亞東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陳鈺泓指出,足底筋膜炎最主要的成因就是腳底長時間受到壓力刺激,如果平時不注意預防,症狀很容易反覆發作,甚至時間久了會影響到腳踝、膝蓋等關節健康,醫師分享,如何從日常習慣開始預防足底筋膜炎,不用擔心疼痛再度找上門。
圖/擷取自FREEPIK
每到冬天,很多平常治療控制很好的患者,都在此時不約而同跟醫師反應,許久未見的疼痛又開始作怪,甚至多年以前的舊傷,也湊熱鬧似的一起出來搗亂。很多患者都會問:「為什麼疼痛會發作,最近也沒有受傷或過度操勞?」
台灣運動醫學會前理事長、長庚大學骨科教授暨長庚紀念醫院骨科主治醫師葉文凌指出,膝關節疼痛一般較常見於中老年人,年輕人較少至醫院就診;但是,這並不代表膝關節疼痛在年輕人是罕見的,只是有別於中老年人以退化為主,年輕人膝關節疼痛,大多是因為外傷,或者是先天結構的問題。
一位30歲男性覺得脖子緊、不舒服,懷疑有三高問題,看診果然發現壞膽固醇超標1.8倍,但他服藥之後狀況更糟,一問之下才發現,他因為清淡飲食,多吃覺得健康的水果,結果膽固醇反而飆高。醫師提醒,高醣食物比高油、高鹽危害更大,千萬不要吃錯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