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跌倒,輕則皮肉傷,重則造成骨折,因此做好防跌措施很重要。復健科主治醫師安保雅博、物理治療師中山恭秀於《60天重塑你的平衡感與肌耐力》一書中,分享防跌知識及訓練動作,輕鬆強化平衡力和肌耐力,不管在家還是在外,隨時隨地都能無痛鍛鍊,讓長輩不再陷入害怕跌到的惡性循環。以下為原書摘文:
時間
AM 08:30 ~ 12:00
PM 14:30 ~ 21:30
時間
AM 08:00 ~ 12:00
PM 14:00 ~ 21:30
台中市北屯區北屯路385號
No. 385, Beitun Rd., Beitun Dist., Taichung City, Taiwan (R.O.C.)
04-22341479
2025年1月9日 星期四
2024年12月4日 星期三
2024年11月4日 星期一
2024年10月24日 星期四
2024年8月5日 星期一
外婆骨折離世 戴大為出書教防骨鬆
林周義/台北報導
骨質疏鬆是骨折的隱形殺手,人類骨頭質量在35歲前達到巔峰,隨著老化而流失。10年前的夏天,成大醫院骨科醫師戴大為的外婆髖部骨折,術後5天回家休養,但因年紀老邁,多數時間都在臥床,身體機能愈來愈差,不到1個月就因器官衰竭過世,令他心痛不已。對他而言,未能及早發現外婆的骨鬆,是他人生的一大遺憾,他也將這段故事寫成書,希望藉著衛教提高大眾對骨鬆的認識,別讓骨鬆帶走心愛的家人。
2024年7月27日 星期六
2024年6月18日 星期二
2024年1月21日 星期日
2023年8月23日 星期三
2023年8月20日 星期日
2023年6月16日 星期五
不慎發生骨折多久才會好? 醫師:「兩大指標」是關鍵勿輕忽!
說到骨折對不少病人來說,這個經驗真的不想遇到!如果骨折受傷三個月以上了,常見關節活動度就會受限,肌肉萎縮,走路步態不對稱,腰部出現疼痛等問題,醫師提醒發生骨折之後,復健治療就要及時介入,因為不同階段會有不同方式的復健治療,另外骨折發生的部位,和骨頭位移的嚴重度很重要,事實上許多患者發生骨折之後,骨頭初步癒合大約發生在4~6周後,醫師常在這時安排X光檢查,確定骨頭癒合情況。
圖/TVBS
2022年10月18日 星期二
輕輕一碰就骨折 醫籲:盡快篩檢骨鬆預防骨折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黃兆山理事長(左二)、國立台灣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楊榮森教授(右二)、國立台灣大學附設醫院雲林分院骨科部傅紹懷醫師(右一)、國立台灣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陳宣佑醫師(左一)及明華園戲劇總團首席孫翠鳳 ,齊聚出席2022年世界骨鬆日記者會,呼籲「骨鬆早篩檢、骨折不出現」。
2022年7月30日 星期六
手腕橈骨骨折 新式石膏固定好選擇
【記者江乾松/苗栗報導】
2022年7月18日
過去不少家長遇到小朋友因骨折打石膏總是很頭疼,因為傳統石膏又硬、又重且不透風,小朋友常難忍受種種不便;等到要拆石膏時,傳統鋸石膏的聲音非常大,又會讓小孩嚇得哇哇大哭、想要逃跑。而現行新式石膏則可以解決傳統石膏的缺點,讓家長及小孩不受打石膏的困擾。
2022年6月10日 星期五
骨質疏鬆症未積極就醫 獨居男跌倒造成多處骨折
1名77歲獨居男性日前跌倒造成左、右側髖關節、右側鎖骨和右側肱骨等多處骨折,醫師發現,會造成多處同時骨折,和他罹有骨質疏鬆症且未積極治療有關,甚至還引起肺炎等嚴重併發症,不得不慎。
2022年4月18日 星期一
婦剎車竟骨折,原來有骨鬆!醫:中高齡4情境都要注意。
▲婦剎車竟骨折,原來有骨鬆!醫:中高齡4情境都要注意。
近日傳出一名婦人騎車剎車竟發生骨折的消息,讓人相當驚訝,相信不少民眾會認為是少數案例,但其實這類情形相當常見,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洪暐傑醫師提醒,骨鬆患者需注意的不只有跌倒,生活各種情境都需小心,以防骨折發生,而骨鬆不易被發現,民眾平常就需留意自己是否也是骨鬆族群。
2022年2月9日 星期三
長輩出遊最容易跌倒的地方曝光!醫提醒跌倒不要馬上扶起 長輩防跌5招學起來
農曆新年假期出遊走春、拜訪親友歡慶之餘,也要注意「長者防跌」。國民健康署提醒,跌倒是造成老人事故傷害的危險行為,安排長者出遊時,應事先熟悉旅遊路線的地形、天氣變化及動線,留意長輩活動狀況,避免穿著不合身的服裝與鞋子、姿位性低血壓。
2021年11月26日 星期五
半年一根骨頭斷兩次 3撇步防老人慣性跌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八十幾歲的老先生出門逛街時不慎跌倒,左側髖關節劇烈疼痛,路人見狀立刻呼叫救護車,協助他就醫。急診醫師安排X光檢查,發現他左側股骨頸移位性骨折,後續會診骨科醫師做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經過三個月的助行器保護後,老先生復原能獨立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