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健康 李道奇/台北報導】一名50多歲的男性,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已2年,近期出現呼吸喘、咳嗽、疲累等症狀,起初以為這些不適是因為關節炎所引起,儘管使用了類固醇和抗生素治療,但症狀仍未見改善。經過電腦斷層檢查,才發現出現間質性肺炎、肺部嚴重浸潤的情況,所幸發現得早,在透過抗肺纖維化藥物及搭配免疫製劑治療6個月後,症狀已大幅改善,原本出門得帶著製氧機,甚至坐輪椅,現在已經能夠自由活動,也順利重返工作崗位。
時間
AM 08:30 ~ 12:00
PM 14:30 ~ 21:30
時間
AM 08:00 ~ 12:00
PM 14:00 ~ 21:30
台中市北屯區北屯路385號
No. 385, Beitun Rd., Beitun Dist., Taichung City, Taiwan (R.O.C.)
04-22341479
2024年10月6日 星期日
2024年9月12日 星期四
2024年8月13日 星期二
桃園醫院報你知!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秘密 健康飲食助你少發炎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日前舉辦了「風濕免疫疾病健康講座」,由風濕免疫科主任王淳峻醫師及營養師黃蘭茜共同主講,吸引了眾多民眾參加,深入探討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疾病認知及抗發炎飲食策略。
桃園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王淳峻醫師主講,探討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疾病認知及抗發炎飲食策略。圖:部立桃園醫院提供
2023年5月31日 星期三
手腕腫痛又無力?小心「類風濕性關節炎」嚴重恐肌腱斷裂、關節變形
66歲劉女士從事手工藝工作,因為手腕及手指關節長期不適,三不五時就感覺手腕腫痛、緊繃、無力,因此定期在骨科、復健科就診。最近,她聽聞朋友確診類風濕關節炎,且與自己的症狀類似,因此在朋友建議下來到醫院風濕免疫科求診⋯
2022年1月23日 星期日
2022年1月2日 星期日
「疼痛跑來跑去」反覆性風濕症如不定時炸彈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26歲的林小姐是公司行政助理,常需使用電腦鍵盤和打手機聯絡事情,大約兩個月前左手腕和右手中指突然疼痛,以為是過度使用雙手不以為意,自行去藥局買藥,二、三天就好了。可是半個月後,林小姐因需要提企劃案,常加班趕工,且覺得壓力很大,兩側膝蓋和左足踝突然腫痛,幾乎寸步難行,林小姐在發病前並沒有久站或跑步,也沒有扭到撞到,同事有的說是痛風,親戚提醒林小姐家族有人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建議她到過敏免疫風濕科就診。
2021年12月29日 星期三
兩側關節一起痛3症狀速就醫!醫:嚴重恐引心肌炎
文/今健康
關節疼痛是相當常見的日常毛病,特別是隨著年紀增長更容易出現。不過有時關節疼痛未必只是關節問題,相信多數民眾都有聽過「類風濕性關節炎」,台南市立醫院家庭醫學科盧泰潤醫師提醒,民眾若有發現症狀,應盡早就醫確認並治療,因為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僅傷害關節,甚至可能引起心肌炎。
2021年12月12日 星期日
【光仁醫師專欄】:戴醫師談「關節疾病」
「關節」是什麼?
關節基本結構主要由長骨兩端的透明軟骨、滑膜、關節囊、半月軟骨、關節液、肌腱與韌帶等組成。其中,透明軟骨提供運動中肢體與地面或外力作用下之吸震作用,減少關節結構傷害;關節液則提供關節活動潤滑作用,提高力學效應。
一個健康的關節必須有適當之養份滋潤整個關節結構,在關節腔外之軟組織及骨髓有充分之末稍微血管來提供各種養份及氧氣。關節軟骨的養份需藉由關節伸屈活動獲得,關節還要有肌肉及韌帶來穩定有效運轉。
關節炎種類及簡介
退化性關節炎或骨性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是關節軟骨持續性病變,主要是因為關節內的軟骨磨損、軟骨變薄且有贅生骨(骨刺)增生,大多發生在關節邊緣或軟骨下方。發生退化性關節炎的原因有高齡、體重過重、長期負重、外傷、基因和姿勢不良等。退化性關節炎在肢體主要在膝關節、髖關節和手指關節;在脊椎主要是頸椎及腰椎。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發炎性疾病,其詳細機轉至今仍然不明,一般認為和遺傳基因及環境因素有關。以女性病人居多,女性約為男性的三倍,好發年齡30-50歲之間。
類風濕性關節炎以侵犯關節為主,常因骨骼及軟組織受破壞導致疼痛,關節變形,影響關節正常功能。類風濕性關節炎也會侵犯關節外的器官,幾乎全身器官均可能,被視為一種全身性的疾病。
血清陰性脊椎關節病變包括僵直性脊椎炎、雷特氏症候群、乾癬性關節炎及潰瘍性大腸炎合併脊椎病變等。特徵是類風濕因子呈現陰性反應,人類白血球組織抗原HLA-B27大多為陽性反應。
初期的症狀以腰背疼痛為主,且疼痛常會延伸至臀部及大腿後方,常有晨間僵直感,長時間固定一個姿勢會使疼痛加劇。適當的活動可改善症狀。除了脊椎外,約20%至30%的患者會有周邊關節的侵犯,包括髖、肩及膝關節等。會造成局部關節的腫脹、僵硬及破壞。
代謝性關節病變主要是痛風性關節炎,造成關節腫脹、變形或痛風石生成。絕大部份發生在單一關節上,尤其是下肢的周邊關節,除非本身已經發作十次以上,且關節出已經長出痛風石,才有可能同時發生在兩個以上的關節,或是上肢關節上。
外傷性關節病變則是由外力影響而導致,像是墜壓或撞擊所產生的骨關節內骨折、軟骨損壞、關節內異物存留等,使得關節面不平整,使其遭受異常的磨損和破壞;或是過度使用特定關節和經常採取同樣姿勢,還有重度肥胖等,這些都會造成相應關節面的過度磨損和破壞。
感染性關節病變又稱「敗血性關節炎」,主要是因為有微生物、尤其是細菌入侵造成的感染,若無積極治療會造成關節破壞,引發敗血症甚至休克。
下週繼續為大家介紹「關節疾病的復健」
撰文者:
光忠復健科診所院長─戴正忠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