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雙能量X光吸光儀(DXA)進行的非侵入性骨密度檢測僅須約5分鐘,民眾可迅速了解自身骨質狀況,醫師將根據檢測的T值結果,提供適當治療方案或生活指導,民眾應及早篩檢與治療。
時間
AM 08:30 ~ 12:00
PM 14:30 ~ 21:30
時間
AM 08:00 ~ 12:00
PM 14:00 ~ 21:30
台中市北屯區北屯路385號
No. 385, Beitun Rd., Beitun Dist., Taichung City, Taiwan (R.O.C.)
04-22341479
2024年10月31日 星期四
2024年10月30日 星期三
2024年10月29日 星期二
2024年10月28日 星期一
2024年10月27日 星期日
2024年10月26日 星期六
2024年10月25日 星期五
髖關節僵硬卡卡?醫授「4動作」維持行動靈活
(記者馮康蕙/綜合報導)日常生活中的行動,包含蹲下、跳躍、跑步等伸展或彎曲的動作,都非常依賴髖關節的協助,進而達到靈活又順暢的動作,不過隨著現代生活習慣的改變,越來越多人養成久坐不動的模式,當我們的關節太久沒有活動時,就容易變得僵硬又無力,進而帶動周邊肌肉和骨頭都出現痠痛的情況。
圖/擷取自FREEPIK
2024年10月24日 星期四
2024年10月23日 星期三
銀髮族膝關節退化纏身,疼痛難耐!自體免疫細胞治療,重拾行動力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有許多銀髮族被膝關節退化纏身,痠痛部位包括膝蓋、髖部、肩頸及手肘等,十分困擾。年齡大的患者嘗試保守治療如果無法改善,又擔心手術風險,如今經過評估,有「自體免疫細胞治療」(Autologous Immune Cells;簡稱AI Cells)新技術的新選擇。
銀髮族膝關節退化纏身,疼痛難耐!自體免疫細胞治療,重拾行動力
2024年10月22日 星期二
2024年10月21日 星期一
擔心失智「摸牌高手」重出江湖 「基底關節炎」卻相伴隨
70多歲的周媽,上了麻將桌,靠手指觸感摸牌、胡牌,準確度極高,被牌友尊為「摸牌高手」,這幾年因不喜歡熬夜而不碰麻將,最近卻擔心高齡後失智,聽聞打麻將可以防失智,再度重回麻將桌一展雄風,本以為「摸牌高手」的手感一如往常,卻不如預期,甚至摸牌摸到手腕疼痛,經友人介紹前往陳建宏骨科診所就診。
2024年10月20日 星期日
2024年10月19日 星期六
2024年10月18日 星期五
2024年10月17日 星期四
2024年10月16日 星期三
秋天養肺好時機!「嘶呼吸」排濁氣增免疫 專家揭密3分鐘見效
秋天日夜漸涼,空氣濕度降低,呼吸道容易出現問題,因此秋天特別著重養肺,透過呼吸運動能增加肺活量、促進氣血循環,進而提升免疫力。鄭凱云主持的網路節目《如果云知道》中,邀請功能醫學醫師洛桑加參分享養肺方法「嘶呼吸」。
2024年10月15日 星期二
2024年10月14日 星期一
2024年10月13日 星期日
2024年10月12日 星期六
486先生自曝「肩膀沾黏」須手術 骨科醫揭1招預防
知名團購達人486先生(陳延昶)於25日晚間在臉書上透露,自己正在住院,並已於26日進行完手術,原因是2肩嚴重沾黏,已影響睡眠。對此,正隆骨科診所院長梁景涵分享了,預防肩膀沾黏的1秘訣。
2024年10月11日 星期五
預防壓迫性骨折必看!醫推5招延緩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是造成壓迫性骨折的重要原因,國民健康署指出,骨質疏鬆症沒有明顯的症狀,中高齡的人頂多只覺得身高縮水、駝背,直到某天稍微跌倒、彎腰拿東西用力過猛導致骨折,才驚覺有骨質疏鬆。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謝炳賢分享預防壓迫性骨折的5種方法。
2024年10月10日 星期四
膝蓋痛是退化性關節炎?1病症害35歲鐵馬族膝痛還骨鬆!這些人也該當心
一名35歲自行車騎士天天騎車曬太陽,每月還騎上玉山,數月前覺得膝蓋疼痛,以為是退化性關節炎,經檢查才發現是鵝足肌腱群發炎。醫師指出,包括常跑步、足球、登山,及久坐、蹲跪等人是好發族群,需要特別注意膝蓋磨損的問題。
2024年10月9日 星期三
2024年10月8日 星期二
2024年10月7日 星期一
年紀大、免疫力下降,皮蛇爬上身! 專家教你如何降低發病機率
58歲蔡阿姨正在接受化療,兩個月後,後背突然開始一陣一陣的抽痛,後來連穿衣服摩擦也痛,甚至痛到無法躺著睡覺,約2-3天之後,後背至前胸長了呈現帶狀分佈的小水泡,經診斷罹患帶狀皰疹,一週後水泡慢慢結痂,但患部神經痛的症狀依舊沒有減緩,甚至比生產還痛。
2024年10月6日 星期日
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僅傷關節 醫:別輕忽肺部纖維化共病
【NOW健康 李道奇/台北報導】一名50多歲的男性,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已2年,近期出現呼吸喘、咳嗽、疲累等症狀,起初以為這些不適是因為關節炎所引起,儘管使用了類固醇和抗生素治療,但症狀仍未見改善。經過電腦斷層檢查,才發現出現間質性肺炎、肺部嚴重浸潤的情況,所幸發現得早,在透過抗肺纖維化藥物及搭配免疫製劑治療6個月後,症狀已大幅改善,原本出門得帶著製氧機,甚至坐輪椅,現在已經能夠自由活動,也順利重返工作崗位。
2024年10月5日 星期六
2024年10月4日 星期五
頭痛反覆連止痛藥也沒效,問題竟是脖子!醫師3招放鬆頸椎不再痛
頭痛頭暈 原來也可能是脖子搞的鬼
王小姐22歲,間歇性常常頭暈頭痛已經1-2年,起初一兩個月發作一次,近幾月常頻繁發作,症狀常先出現後頸部緊繃,如果沒有休息持續忙碌工作,就會往上延伸引起頭暈頭痛,但又不會有看見閃光等典型偏頭痛症狀,偶爾也會出現眼窩附近痠脹不舒服,曾至神經內科及眼科多次就診及詳細檢查,都告知沒問題。
最近因手肘痠痛前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復健科就診,看診當天剛好頭痛發作,自行吃了止痛藥也無法改善,經門診問診後執行X光檢查,側面X光影像顯示頸椎變直(正常應為C形)但無其他異常,整體判斷應為「頸因性頭痛」,與患者討論後執行局部類固醇注射,頭痛瞬間緩解。
手麻又頭痛病因找到了!醫:這族群小心「頸因性頭痛」
中興院區復健科主任武俊傑指出,因3C產品普及,頸因性頭痛患者有逐年增加的趨勢,門診常見到許多患者反覆疼痛數年,直至手麻之後才來復健科就診,此時已合併頸神經根壓迫症狀,經2-3個月漫長的頸部牽引等復健治療後,手麻及頭痛都消失了,此時才知道原來多年的頭痛頭暈及眼窩痠痛是頸因性頭痛。
引起頸因性頭痛的主因係長期固定同一姿勢(如:看電腦、追劇、長時間使用手機…等),導致椎間盤突出而後壓迫頸椎附近神經及頸部肌肉緊繃牽引至頭部肉導致頭痛,至於引起眼窩附近不適的機轉則未明。
要預防頸因性頭痛,武俊傑提醒大家,應避免長時間專注3C產品,每30分鐘做30秒的頸椎伸展運動,按摩、熱敷也是放鬆方式,若經神經內科檢查已排除其他問題,頸因性頭痛應是可能原因,可藉由藥物及復健來逐漸改善。
原文網址: https://www.edh.tw/article/36666
2024年10月3日 星期四
2024年10月2日 星期三
2024年10月1日 星期二
運動過度小心鵝足肌腱發炎!單車騎士及久蹲等族群要注意
【焦點時報/記者林明佑報導】一名35歲自行車騎士,天天騎車鍛鍊,雖然很重視保養,但數月前卻覺得膝蓋痛得不得了,到員榮醫療體系員榮醫院接受骨科顏大欽醫師診治,檢查後發現患者因運動過度,鵝足肌腱發炎,經給藥及正確衛教後情況才改善。顏大欽提醒除自行車騎士外,常蹲下來搬重物、鋪地磚、耕作及水泥工等族群也需特別注意膝蓋磨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