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北屯區北屯路385號
No. 385, Beitun Rd., Beitun Dist., Taichung City, Taiwan (R.O.C.)

04-22341479

2021年5月28日 星期五

健走會讓小腿變粗? 醫揪「常見錯誤」:走來走去不算運動

 


台灣近幾年來瘋跑步,不管是白天、晚 上、海邊或公園都能跑,成為一股新的運動風潮;不過,因為跑步時會有彈跳動作,對膝關節具有衝擊力,假使肌力不足的人直接跑步,不僅容易造成關節的傷害,也可能因為劇烈的心肺運轉,一時間無法負荷而造成不適的症狀。

2021年5月27日 星期四

一覺起來脖子動彈不得 這類人最容易落枕

(取材自健康醫療網)

 很多人曾有這種經驗,早上起床發現脖子僵硬、動彈不得,起床用力的時候疼痛不已,有時候還必須維持奇怪的姿勢才能行動,原來是落枕了。落枕其實是中醫名詞,也稱為失枕,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針傷科李昌狄醫師表示,發生原因其實就是頸部肌肉或其他軟組織的損傷,西醫一般稱急性頸椎關節周圍炎。腫痛發炎的急性期可以冰敷,其他時間則應熱敷,而針灸也可幫助舒緩症狀、加速恢復。

2021年5月26日 星期三

瘋重訓、爬山 關節老化年輕化 運動醫學醫師教你找回關節健康

 

亞東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張君健,提出「找回關節健康三步驟」,運動不再是關節殺手。張念慈/攝影

健身風氣夯,重訓人口越來越多;疫情不能出國,許多人轉而瘋爬山,但無論重訓或爬山,沒做好準備就上場,卻反而讓年輕的關節提早磨損老化。亞東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張君健,提出「找回關節健康三步驟」,運動不再是關節殺手。

2021年5月25日 星期二

指關節疼痛打字困難 竟是類風濕性關節炎上身!

殷光達主治醫師提醒,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若對用藥有疑慮,應與醫師溝通討論,選擇適合的藥物治療。

37歲的上班族志鴻(化名)去年年初手指關節感到緊緊的,漸漸出現疼痛感,他並未即時處理,沒想到疼痛感覺逐漸加劇,直到雙手指關節也開始腫脹,連打字都出現問題,就醫後吃止痛消炎藥未見好轉,經轉診至風濕科就診,抽血檢驗發現C反應蛋白(CRP)及紅血球沉降速率(ESR)兩項發炎指數非常高,類風濕因子(RA Factor)及抗環瓜氨酸抗體(Anti-CCP)皆成陽性反應,超音波檢查關節也有明顯發炎現象,最後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

2021年5月24日 星期一

足底筋膜炎跟腰不好有關!腳痛時千萬別去按摩,有3招更實際

 


【早安健康/林頌凱(關節退化、運動傷害專科醫師)】你曾經腳底痛嗎?在台灣,不論男女,罹患足底筋膜炎的人數大約都是從30、40歲開始節節上升。就醫人數從106年的5萬6688人、107年5萬9657人,到108年的6萬970人,逐年上升,其中男性占43%、女性占57%。

2021年5月23日 星期日

【光仁醫師專欄】:陳醫師談「落枕」

 什麼是「落枕」?

網址:https://cc0.wfublog.com/

醫生我的脖子不能動了好痛啊幫幫我吧!在門診常常遇到這樣的病人求救,這時后該如何處理呢?首先要有詳細的問診,看看病人有沒有受傷?有沒有撞到、打到或扭到,以排除因受傷引起的頸椎受傷而誤診,必要時先照X光以排除頸椎的毛病。

膝蓋痛、關節退化,別再狂吃保養品!運動治療才是王道

 

僅為情境圖。取自shutterstock

林媽媽今年55歲,這幾個月來兩腳膝蓋都隱隱作痛,為了要採買年節商品,兩手掛著大包小包在商場繞了一陣子,膝蓋更是不舒服,幾乎寸步難行,只能破例走進咖啡廳點飲料,坐著好好休息,等不舒服過去才勉強回家。 隔日,林媽媽到骨科診所掛號,醫師問診與檢查後告訴她:「兩邊膝關節沒有紅、不會腫,活動時有點聲音,但動作幅度還不錯,看起來是退化引起的關節炎。」 「我該怎麼辦?會不會以後不能走路啦?還是要趕緊買保養品來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