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北屯區北屯路385號
No. 385, Beitun Rd., Beitun Dist., Taichung City, Taiwan (R.O.C.)

04-22341479

2021年4月13日 星期二

這姿勢比翹腳更傷腰和骨盆 你現在可能就是這麼坐!

這姿勢比翹腳更傷腰和骨盆,你現在可能就是這麼坐!(示意圖/Shutterstock)


常常覺得肩頸腰背莫名的酸痛嗎?可能是你的不良姿勢惹得禍!我們都知道「翹腳坐」對身體傷害極大,然而生活中,許多人為了貪圖方便舒適,隨時席地「盤腿坐」,往往卻坐出一身病。究竟「盤腿坐」對身體會造成哪些危害呢?

2021年4月12日 星期一

天天當低頭族小心頸椎間盤突出 醫提「1忠告」:滑10分鐘一樣GG


圖文/常春月刊

隨著「低頭族」愈來愈多,脖子長時間姿勢不良,頸椎間盤突出有年輕化趨勢!40多歲的王小姐從事秘書工作多年,長時間使用電腦,出現肩頸痠痛、手麻無力的情形,原以為是肌肉緊繃疲勞,照了X光竟是頸椎間盤突出,壓迫到頸部神經,還好發現得早,在藥物及復健治療下,逐漸改善症狀。

2021年4月11日 星期日

疼痛部位出現「這症狀」若不積極治療 醫師警告:會痛一輩子!

蔣志偉 陳儒桓 報導

圖/TVBS

許多人都曾經發生「下背痛」的經驗,像是打掃、搬重物、久坐辦公等,都會有下背部疼痛的情況,TVBS健康醫藥專題報導,我們要帶您了解「下背疼痛」發生原因?我們該怎麼遠離危險因子,北榮骨科醫師吳博貴,透過鏡頭要告訴您預防下背痛正確觀念!

2021年4月10日 星期六

蹲跪盤腿坐易退化性關節炎!預防關節退化該怎麼做?

 膝蓋用太兇提早報銷?哪些人容易退化性關節炎

膝蓋用太兇,恐使退化性關節炎提早報到?國泰綜合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鄧修國受訪表示,退化性關節炎常見於50歲以上、關節軟骨曾受傷、O型腿等族群。女性則因膝蓋角度,容易發生髕骨外翻造成磨損,退化性關節炎的風險相對較高。常進行激烈運動如打籃球,也會增加關節受損機率。

2021年4月9日 星期五

起床落枕4招舒緩 剛發作時勿推拿宜局部熱敷多伸展

 


圖、文/NOW健康 陳敬哲


只要天氣變冷,復健科門診就多了不少落枕患者,單側頸部疼痛,一轉就不舒服,只能歪著頭,固定某個角度。聯新國際診所院長林頌凱在臉書貼文,列舉落枕時你能做的4件事情,改善落枕症狀。

2021年4月8日 星期四

瘋路跑前先看!跑完步卻膝痛?物理治療師3招鍛鍊髖關節穩定度可改善


【來源自: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

跑完膝蓋好痛 3招提升髖關節穩定度改善跑者膝

全民夯運動,人人都是跑者,不過有些跑步前的訓練不足或是錯誤的跑步姿勢,常常會導致關節或肌肉的疼痛,其中最困擾的就是膝蓋周邊疼痛的「跑者膝」,經常反覆發生,讓不少人對於運動產生恐懼。

2021年4月7日 星期三

走路「喀喀」聲不斷!醫授「4招自測」:樓梯走10階↑會痛=關節退化

▲樓梯,運動。(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醫師傳授4招可簡單自測「退化性關節炎」。(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記者張乃文/綜合報導

走路時出現「喀喀」聲,擔心自己是否關節出狀況?4招簡單自測「退化性關節炎」,若符合其中一項就要當心了,醫師也提醒,關節退化是「不可逆」的,平時就應該做好保養,除了運動,飲食方面也要特別留意蛋白質、維生素D等營養攝取,以幫助膝蓋潤滑及穩定。

醫師陳炯瑜直言,退化性關節炎有愈來愈年輕化的趨勢,他也曾在門診遇過40幾歲的患者,因此別仗著年輕,就忽略關節保養,每天踏出的每一步,膝關節都在承受巨大壓力,更遑論體重過重、上下樓梯、錯誤的運動姿勢或過度使用等,皆會加速關節的磨損,進而導致退化性關節炎。


陳炯瑜也分享4招簡易測驗,若符合其中一種症狀,就要注意退化性關節炎找上門:

1.上下樓梯超過10階,膝蓋就感覺疼痛。

2.平常走路、運動,總感覺關節卡卡有聲音。

3.早上剛起床時,一段時間沒活動就會感覺僵硬。

4.關節深處會疼痛,但壓不到痛點。

膝蓋,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關節退化,關節炎。(圖/達志/示意圖)

▲醫師解釋,退化性關節炎就是裡頭的軟骨發生磨損。(圖/達志/示意圖)

陳炯瑜解釋,退化性關節炎就是關節內的軟骨發生磨損,骨骼的關節軟骨失去緩衝保護的功能,長時間互相摩擦下,就會造成腫痛、發炎。而膝蓋就如同輪胎,體重過重便造成過多的磨耗,使用不當也會導致輪胎皮消耗增加。

陳炯瑜認為,膝蓋保養是全方位的,包括飲食及運動;飲食方面,千萬不要只靠單一種營養品,如:蛋白質,可合成肌肉,幫助膝蓋的穩定;維生素D、膠原蛋白還有鈣質皆可來幫助膝蓋的潤滑。另外,適當的運動,可以訓練肌肉力量,增加肌肉的強度來穩定關節減少磨損。

不過,陳炯瑜提醒,若已經出現疼痛,請不要隨便運動折磨關節,一定要先就醫,也要記得關節退化是「不可逆」的,一旦出現症狀,應立即治療。


原文網址:https://health.ettoday.net/news/193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