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歲蔡阿姨正在接受化療,兩個月後,後背突然開始一陣一陣的抽痛,後來連穿衣服摩擦也痛,甚至痛到無法躺著睡覺,約2-3天之後,後背至前胸長了呈現帶狀分佈的小水泡,經診斷罹患帶狀皰疹,一週後水泡慢慢結痂,但患部神經痛的症狀依舊沒有減緩,甚至比生產還痛。
AM 08:30 ~ 12:00
PM 14:30 ~ 21:30
AM 08:00 ~ 12:00
PM 14:00 ~ 21:30
台中市北屯區北屯路385號
No. 385, Beitun Rd., Beitun Dist., Taichung City, Taiwan (R.O.C.)
04-22341479
58歲蔡阿姨正在接受化療,兩個月後,後背突然開始一陣一陣的抽痛,後來連穿衣服摩擦也痛,甚至痛到無法躺著睡覺,約2-3天之後,後背至前胸長了呈現帶狀分佈的小水泡,經診斷罹患帶狀皰疹,一週後水泡慢慢結痂,但患部神經痛的症狀依舊沒有減緩,甚至比生產還痛。
【NOW健康 李道奇/台北報導】一名50多歲的男性,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已2年,近期出現呼吸喘、咳嗽、疲累等症狀,起初以為這些不適是因為關節炎所引起,儘管使用了類固醇和抗生素治療,但症狀仍未見改善。經過電腦斷層檢查,才發現出現間質性肺炎、肺部嚴重浸潤的情況,所幸發現得早,在透過抗肺纖維化藥物及搭配免疫製劑治療6個月後,症狀已大幅改善,原本出門得帶著製氧機,甚至坐輪椅,現在已經能夠自由活動,也順利重返工作崗位。
王小姐22歲,間歇性常常頭暈頭痛已經1-2年,起初一兩個月發作一次,近幾月常頻繁發作,症狀常先出現後頸部緊繃,如果沒有休息持續忙碌工作,就會往上延伸引起頭暈頭痛,但又不會有看見閃光等典型偏頭痛症狀,偶爾也會出現眼窩附近痠脹不舒服,曾至神經內科及眼科多次就診及詳細檢查,都告知沒問題。
最近因手肘痠痛前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復健科就診,看診當天剛好頭痛發作,自行吃了止痛藥也無法改善,經門診問診後執行X光檢查,側面X光影像顯示頸椎變直(正常應為C形)但無其他異常,整體判斷應為「頸因性頭痛」,與患者討論後執行局部類固醇注射,頭痛瞬間緩解。
中興院區復健科主任武俊傑指出,因3C產品普及,頸因性頭痛患者有逐年增加的趨勢,門診常見到許多患者反覆疼痛數年,直至手麻之後才來復健科就診,此時已合併頸神經根壓迫症狀,經2-3個月漫長的頸部牽引等復健治療後,手麻及頭痛都消失了,此時才知道原來多年的頭痛頭暈及眼窩痠痛是頸因性頭痛。
引起頸因性頭痛的主因係長期固定同一姿勢(如:看電腦、追劇、長時間使用手機…等),導致椎間盤突出而後壓迫頸椎附近神經及頸部肌肉緊繃牽引至頭部肉導致頭痛,至於引起眼窩附近不適的機轉則未明。
要預防頸因性頭痛,武俊傑提醒大家,應避免長時間專注3C產品,每30分鐘做30秒的頸椎伸展運動,按摩、熱敷也是放鬆方式,若經神經內科檢查已排除其他問題,頸因性頭痛應是可能原因,可藉由藥物及復健來逐漸改善。
原文網址: https://www.edh.tw/article/36666
【焦點時報/記者林明佑報導】一名35歲自行車騎士,天天騎車鍛鍊,雖然很重視保養,但數月前卻覺得膝蓋痛得不得了,到員榮醫療體系員榮醫院接受骨科顏大欽醫師診治,檢查後發現患者因運動過度,鵝足肌腱發炎,經給藥及正確衛教後情況才改善。顏大欽提醒除自行車騎士外,常蹲下來搬重物、鋪地磚、耕作及水泥工等族群也需特別注意膝蓋磨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