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十分熱愛跑步運動,不少人總在跑步一段時間後,開始出現膝蓋不適。(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現代人十分熱愛跑步運動,但不少人卻總在跑步一段時間後,開始出現膝蓋不適。醫師表示,這可能與平時的跑步習慣有很大關係,他提供4個跑步的重要觀念,幫助跑者避免運動傷害,維護膝關節健康。
「正確的跑姿」勝過跑量
骨科醫師陳鈺泓指出,許多人練跑執著於跑得夠遠,但正確姿勢更為重要。跑步時應保持自然平視前方,肩膀放鬆、雙手自然擺動並維持適中步伐,長期在錯誤跑姿下訓練,容易造成膝蓋、腳踝及髖關節的負擔,進而導致磨損退化。
強化下肢核心 降低膝蓋受傷風險
陳鈺泓表示,強化下肢和核心肌群肌力,能為膝關節提供更好的支撐和穩定性,建議民眾,除了跑步外,也要加入如深蹲、弓箭步、臀橋等肌力訓練,強化大腿前後肌群、臀部和核心肌肉群,不僅能降低膝蓋受傷風險,也能提升跑步表現。
跑前熱身跑後伸展 幫助肌肉放鬆
陳鈺泓提到,有人認為跑步屬於輕度運動,不需特別放鬆,但無論跑前或跑後,伸展都非常重要,熱身運動可提高肌肉溫度和關節靈活性,降低受傷風險,跑後伸展則能放鬆緊繃肌肉,促進恢復。
定期休息避免過度訓練
陳鈺泓提醒,過度訓練不僅無法提升跑步能力,還可能導致疲勞累積和受傷,身體需要足夠時間修復和恢復,因此每周應安排休息日,或進行如游泳、瑜伽等低強度交叉訓練,讓肌肉得到休息,同時增進其他體能。
◎ 資料來源/陳鈺泓醫師
原文網址:https://news.tvbs.com.tw/health/273316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