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年過50,常覺得體力大不如前,健康狀況逐年下降,身體各器官開始老化,代謝性疾病或慢性病紛紛上身!不想提早和「老」掛勾?是該檢視營養失衡的問題了!
AM 08:30 ~ 12:00
PM 14:30 ~ 21:30
AM 08:00 ~ 12:00
PM 14:00 ~ 21:30
台中市北屯區北屯路385號
No. 385, Beitun Rd., Beitun Dist., Taichung City, Taiwan (R.O.C.)
04-22341479
現在習慣躺著或是睡前躺著滑手機,其實這樣子的行為或習慣會影響身體的狀況,也會影響到睡眠延遲,睡眠品質下降,對於眼睛使用上是過度負擔,醫師提醒躺著使用手機時會阻礙眼部的房水流動,使眼壓提升,長期下來有可能會使視神經受到壓迫而逐漸受損。另外,躺著滑手機時脊椎往往處於歪斜狀態,長時間的姿勢不良也容易造成腰酸背痛,甚至是頭痛、胸痛等問題,還可能會加重頸椎負擔、影響頸椎的健康。
圖/TVBS
鈣質是骨骼的主要成分,攝取足夠的鈣質能維持骨質健康,避免骨質疏鬆、骨折等問題。此外,鈣離子分散在血液、神經、肌肉等細胞、組織中,補充足夠的鈣才能維持血液凝結、肌肉收縮、神經傳導、荷爾蒙分泌等重要生理功能。
隨著季節轉入秋冬,近期因關節不適求診民眾增加,馬偕紀念醫院骨科醫師林宗諭表示,秋冬因氣溫降低、影響血液循環,民眾容易感覺關節部位僵硬,因關節不適求診比例較夏季高約三成。馬偕紀念醫院骨科醫師林宗諭表示,現在正逐漸進入關節不適的好發期。許多五十歲左右民眾,開始有一級至二級的退化性關節炎,而這類型民眾大多對藥品的接受度較低,可能因此忽略關節液不足造成的軟骨磨損,長期下來恐使關節退化加劇。
隨著季節轉入秋冬,忽冷忽熱的氣溫,除了容易感冒外,也是關節不適的好發期。骨科醫師表示,秋冬因氣溫降低、影響血液循環,容易感覺關節部位僵硬,因關節不適求診比例較夏季高約 3 成。
【NOW健康 翁靖祐/台北報導】骨質疏鬆症已成為全球第2大流行病,其中,屬高齡社會的台灣,髖部骨折率更居亞洲首位。每年10月20日為世界骨鬆日 (World Osteoporosis Day),為響應世界骨鬆日,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陳崇桓理事長呼籲長者應正視骨質疏鬆的威脅,並倡導「骨鬆早篩檢,骨折不出現」,鼓勵國人進行DXA骨密度檢測,提早預防骨質疏鬆。
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電腦普及,低頭族隨處可見,隨之而來的肩頸緊繃感及痠痛幾乎成為每個人的共同經驗,衛福部臺南醫院神經外科趙亮鈞醫師表示,大多數情況下,調整姿勢、伸展運動、熱敷按摩,甚至外用消炎止痛藥膏或貼布,都能有效緩解症狀。
近年來,壯年人口的情緒問題日益受到關注。許多人將壯世代男女的情緒不穩定,歸因於更年期的荷爾蒙變化,但事實上,缺鈣可能是引發情緒波動的「元兇」。醫師分享一位50歲女性病患的案例,揭示了電解質與情緒的密切關聯,提醒大眾定期健康檢查的重要性。
身體「慢性發炎」可能會誘發癌症,腎臟科醫師江守山分享案例,一位70歲的病人健檢發現自己身體的發炎指數CRP高達6,且有肌少症,他請這位病人改變2個飲食習慣,結果2個月後發炎指數順利降到0.6。
身體「慢性發炎」可能會誘發癌症。(示意圖/資料照)
(記者馮康蕙/綜合報導)
心血管問題一直都是國人發生率相當高的疾病種類,其中又以中風、心肌梗塞最為大宗,根據研究顯示,動脈硬化所引起心臟病和中風的比例非常高,動脈粥狀栓塞造成的心臟病機率高達30%,中風機率則高達25%,值得注意的是,在形成這類嚴重的疾病之前,可能會完全沒有症狀,建議要定期進行心血管及頸動脈的檢查,才能有效降低發病風險。
圖/擷取自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