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仁小兒復健

台中市北屯區北屯路385號
No. 385, Beitun Rd., Beitun Dist., Taichung City, Taiwan (R.O.C.)

04-22341479

2024年11月30日 星期六

多蔬果少吃肉,為什麼竟然營養失衡 ? 這個族群可能會得肌少症

 


許多人年過50,常覺得體力大不如前,健康狀況逐年下降,身體各器官開始老化,代謝性疾病或慢性病紛紛上身!不想提早和「老」掛勾?是該檢視營養失衡的問題了!

2024年11月29日 星期五

習慣躺床做「這件事」...錯誤NG行為...醫師警告:後果難以想像!

 現在習慣躺著或是睡前躺著滑手機,其實這樣子的行為或習慣會影響身體的狀況,也會影響到睡眠延遲,睡眠品質下降,對於眼睛使用上是過度負擔,醫師提醒躺著使用手機時會阻礙眼部的房水流動,使眼壓提升,長期下來有可能會使視神經受到壓迫而逐漸受損。另外,躺著滑手機時脊椎往往處於歪斜狀態,長時間的姿勢不良也容易造成腰酸背痛,甚至是頭痛、胸痛等問題,還可能會加重頸椎負擔、影響頸椎的健康。

圖/TVBS

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秋冬關節痛快吃酪梨、南瓜和秋葵!骨科醫推吃4食材 潤滑關節又保骨本

 


時序進入秋冬,早晚溫差也開始加大,許多人開始感到關節痠痛、僵硬緊繃等不適。醫師指出,除了適時進行熱敷、伸展活動來舒緩不適外,在秋季不妨多攝取4種食材,透過均衡飲食來保養關節骨骼健康。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天氣一變關節就僵硬?醫師傳授 4 個簡單又有效的方法

 


最近天氣溫忽高忽低,不少人關節開始喀喀作響,甚至開始開始隱隱作痛。醫師表示,天氣不僅會影響情緒與日常生活,也會影響關節的活動度,國內研究發現,有2/3的關節或慢性疼痛病患在天氣變化時,症狀會加劇。

2024年11月26日 星期二

狂用酸痛貼布竟「胃出血、腎衰竭」!譚敦慈揭原因:最多貼6小時

 


▲許多人覺得腰痠背痛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貼酸痛藥布。(圖/資料照)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愛喝可樂容易骨質疏鬆?骨科醫師說這2種人超危險


變矮、駝背、脊椎側彎?小心!你的骨質可能漸漸在流失。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經歷過,走一趟骨科門診,經常可以看見許多上了年紀的患者,不是彎腰駝背、行動緩慢,就是包著石膏、愁眉苦臉,事實上,這些人多半是因為失去「骨本」,成了骨質疏鬆症的受害者。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喝大骨湯有助補鈣?豆漿鈣含量高?營養師破解3大補鈣迷思

鈣質是骨骼的主要成分,攝取足夠的鈣質能維持骨質健康,避免骨質疏鬆、骨折等問題。此外,鈣離子分散在血液、神經、肌肉等細胞、組織中,補充足夠的鈣才能維持血液凝結、肌肉收縮、神經傳導、荷爾蒙分泌等重要生理功能。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他猛吃茄子手痛爆!醫示警「1毒素」致關節惡化 6類人勿吃


茄科植物中的「茄鹼」可能會對部分族群造成影響。(示意圖/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2024年11月21日 星期四

頭暈、疲累都可能是貧血徵兆,貧血也是胃潰瘍、5大癌症的警訊!

貧血不容輕忽,不僅月經過多或異常會釀成缺鐵性貧血,頭暈、疲累、爬山運動、體力不繼,都可能是貧血徵兆,甚至貧血也是胃潰瘍、5大癌症的警訊!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關節腫痛是痛風嗎?揪出真兇是1疾病 腫脹超過「這時間」恐轉為類風濕性關節炎


注意!關節痛不一定是痛風,許多民眾常將關節腫痛誤以為是痛風,卻忽略了陣發性風濕症這個疾病。陣發性風濕症雖然不像類風濕性關節炎那樣嚴重,但仍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可能轉變成真正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值得留意。

2024年11月18日 星期一

脖子硬塊2徵兆恐腫瘤 醫從「出現位置」推測可能癌症

當脖子摸到硬塊時,很多人都會擔心罹癌的可能性。(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2024年11月17日 星期日

健康網》25歲前都可能「登大人」! 長高必補5營養素

營養師表示,只要攝取營養與作息良好,25歲前都還有機會長高。示意圖,圖中人物與新聞無關。(圖取自PhotoAC)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骨質疏鬆是第二大流行病 顧骨本就是顧老本

圖:亞東醫院骨質疏鬆中心主任吳凱文醫師。

2024年11月14日 星期四

關節不適吃止痛卻未改善? 恐是關節液不足

隨著季節轉入秋冬,近期因關節不適求診民眾增加,馬偕紀念醫院骨科醫師林宗諭表示,秋冬因氣溫降低、影響血液循環,民眾容易感覺關節部位僵硬,因關節不適求診比例較夏季高約三成。馬偕紀念醫院骨科醫師林宗諭表示,現在正逐漸進入關節不適的好發期。許多五十歲左右民眾,開始有一級至二級的退化性關節炎,而這類型民眾大多對藥品的接受度較低,可能因此忽略關節液不足造成的軟骨磨損,長期下來恐使關節退化加劇。

2024年11月13日 星期三

2動作「比爬樓梯更傷膝蓋」! 醫:得承受8倍重量

▲許多人認為爬樓梯很傷膝蓋,但醫師李薇表示,蹲、跪更傷。(示意圖/CFP)

2024年11月12日 星期二

46歲紀曉君曝被問「妳這麼胖為什麼不減肥?」醫證實「這種胖」很難減


46歲的歌壇天后紀曉君擁有卑南族天籟美音,出道第一年就入圍金曲獎最佳新人獎,成為歌壇焦點,近來她卻在社群媒體上自曝飽受體重的困擾,不少人直白跟她說「妳這麼胖為什麼不減肥?」她吐露自己也很想瘦,但因為荷爾和健康問題無法運動,造成減重困難。醫師說,某些繼發性肥胖是真的很難減下來,不過運動不是減肥重點,只要堅持少吃、熱量赤字,有機會減下來。

2024年11月11日 星期一

過35歲骨質始流失 穿過鐵衣才知骨質疏鬆的痛苦

漢基醫院衛教師針對民眾現場檢測結果,進行個別諮詢與衛教。(漢基醫院提供)

2024年11月10日 星期日

關節不適吃止痛卻未改善? 骨科醫師:恐是 1 原因造成

隨著季節轉入秋冬,忽冷忽熱的氣溫,除了容易感冒外,也是關節不適的好發期。骨科醫師表示,秋冬因氣溫降低、影響血液循環,容易感覺關節部位僵硬,因關節不適求診比例較夏季高約 3 成。

2024年11月9日 星期六

髖部骨折死亡率高於癌症! 醫師警告應從骨鬆開始預防


【NOW健康 翁靖祐/台北報導】骨質疏鬆症已成為全球第2大流行病,其中,屬高齡社會的台灣,髖部骨折率更居亞洲首位。每年10月20日為世界骨鬆日 (World Osteoporosis Day),為響應世界骨鬆日,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陳崇桓理事長呼籲長者應正視骨質疏鬆的威脅,並倡導「骨鬆早篩檢,骨折不出現」,鼓勵國人進行DXA骨密度檢測,提早預防骨質疏鬆。

2024年11月8日 星期五

聲帶長繭常燒聲 復健師教你用這招

圖:語言治療師顏婧縈示範如何調整前置共鳴、吹水/部立彰化醫院提供

2024年11月7日 星期四

正視肩頸痠痛「老症頭」 別變成無法挽救的傷害



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電腦普及,低頭族隨處可見,隨之而來的肩頸緊繃感及痠痛幾乎成為每個人的共同經驗,衛福部臺南醫院神經外科趙亮鈞醫師表示,大多數情況下,調整姿勢、伸展運動、熱敷按摩,甚至外用消炎止痛藥膏或貼布,都能有效緩解症狀。

2024年11月5日 星期二

50歲女突然變暴躁原因不是更年期?專家曝缺1營養素是元兇


近年來,壯年人口的情緒問題日益受到關注。許多人將壯世代男女的情緒不穩定,歸因於更年期的荷爾蒙變化,但事實上,缺鈣可能是引發情緒波動的「元兇」。醫師分享一位50歲女性病患的案例,揭示了電解質與情緒的密切關聯,提醒大眾定期健康檢查的重要性。

2024年11月4日 星期一

骨折危機!台灣髖骨骨折率亞洲第1 長輩骨折1年內死亡率36%


我國髖骨骨折發生率偏高,醫師提醒骨質疏鬆症是沉默殺手,很多人骨折後才發現。示意圖,圖中人物與新聞無關。(圖取自shutterstock)

2024年11月3日 星期日

體內「慢性發炎」恐誘發癌症!他改2飲食習慣 指數6降至0.6

身體「慢性發炎」可能會誘發癌症,腎臟科醫師江守山分享案例,一位70歲的病人健檢發現自己身體的發炎指數CRP高達6,且有肌少症,他請這位病人改變2個飲食習慣,結果2個月後發炎指數順利降到0.6。


身體「慢性發炎」可能會誘發癌症。(示意圖/資料照)

2024年11月2日 星期六

三高族注意!每4人就有1人頸動脈異常 醫籲及早篩檢

 

(記者馮康蕙/綜合報導)

心血管問題一直都是國人發生率相當高的疾病種類,其中又以中風、心肌梗塞最為大宗,根據研究顯示,動脈硬化所引起心臟病和中風的比例非常高,動脈粥狀栓塞造成的心臟病機率高達30%,中風機率則高達25%,值得注意的是,在形成這類嚴重的疾病之前,可能會完全沒有症狀,建議要定期進行心血管及頸動脈的檢查,才能有效降低發病風險。



圖/擷取自FREEPIK

2024年11月1日 星期五

肩痛不只是老化 可能是癌症轉移徵兆!醫警告:符合1狀況快就醫


年長者經常腰酸背痛或是肩頸痠痛別輕忽!若接受治療一到三個月後沒有任何成效甚至還惡化,建議尋求醫師進行檢查,千萬不要延誤,以免錯過治療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