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珠多年來習慣天天穿高跟鞋,不穿高跟鞋就覺得好像哪裡怪怪的。看著好多周邊的朋友都在跑步,阿珠決定也買雙跑鞋加入路跑的行列,跑的時候其實覺得鞋子有點緊,不過阿珠不以為意繼續跑。但1週後,阿珠發現右腳後跟很痛,明顯比左邊紅腫,跑上坡或踮腳尖時特別痛。
記得之前下背痛,拖太久沒治療變成坐骨神經痛,阿珠擔心自己是不是阿基里斯腱受傷,決定這次第一時間就要就醫。復健科醫師檢查後跟阿珠說,這是「跟骨後滑囊炎」,而不是阿基里斯腱的問題,建議阿珠要調整穿鞋的習慣。
滑囊就像緩衝墊,位於彼此會有相對移動的組織之間。例如在肌腱跟骨頭之間,讓肌腱活動時不會摩擦到骨頭。
跟骨後滑囊的位置,顧名思義在跟骨後方、跟骨跟阿基里斯腱之間,讓阿基里斯腱活動時不會摩擦跟骨,同時吸收走路時的衝擊力。當磨擦過度,例如活動過多或是穿太緊的鞋子,壓迫到跟骨後滑囊時,就可能造成「跟骨後滑囊炎」產生疼痛。
由於位置相近,跟骨後滑囊炎常會跟阿基里斯腱撕裂,或阿基里斯腱接骨點病變混淆,而進行肌肉骨骼超音波檢查,就是區分上述疾病的利器。
跟骨後滑囊炎是什麼?
跟骨後滑囊炎在運動愛好者及一般人都相當常見。常見的原因包括:
- 過度訓練,例如長跑
- 外傷
- 鞋子不合。穿高筒鞋運動或常穿高跟鞋,可改穿低筒跑鞋及減少穿高跟鞋的時間
- 扁平足的足弓塌陷,會拉扯跟骨後滑囊,較容易發生滑囊炎
- 若跟骨有凸起(Haglund's deformity),會使跟骨及阿基里斯腱之間的空間更小,使滑囊被夾擠而發炎
值得一提的是,跟骨後滑囊炎並不一定都是上述的物理性因素造成,部分跟風濕免疫疾病,例如痛風及類風濕關節炎等相關,超音波下的表現跟物理性因素造成的跟骨後滑囊炎不盡相同。

跟骨後滑囊炎的發生原因?
跟骨後滑囊炎有哪些症狀?
跟骨後滑囊炎的常見症狀,包括:
- 後腳跟疼痛,特別是上坡時
- 踮腳尖更痛
- 後腳跟紅腫
- 跑步著地及踏出的瞬間特別痛
跟骨後滑囊炎的治療方法?
治療跟骨後滑囊炎最重要的關鍵,就是改善致病因素,例如改變過度運動、不穿不適合的鞋子等習慣,才能維持治療的效果。以下為常見4種治療方法:
- 藥物:短期使用非類固醇類消炎藥
- 物理儀器:熱療、電療、雷射光療等儀器可以幫助跟骨後滑囊炎修復及加強局部循環
- 徒手運動治療:治療師以手法放鬆跟骨、阿基里斯腱及腳踝周遭筋膜軟組織
- 超音波導引注射治療:
- 若是超音波發現跟骨後滑囊有積水,可以超音波導引將積水抽出,並且將消炎藥物精準注射到病灶
跟骨後滑囊炎的復健運動怎麼做?
腳後跟疼痛,很多人第1個想到的是阿基里斯腱病變,然而跟骨後滑囊炎其實也相當常見,治療起來並不難,但是要改變致病原因,例如更換不適合的鞋子,或是調整運動的強度及頻率,才是根本脫離跟骨後滑囊炎的方法。
原文網址:https://tw.news.yahoo.com/%E7%A9%BF%E9%AB%98%E8%B7%9F%E9%9E%8B-%E8%85%B3%E8%B7%9F%E5%8A%87%E7%97%9B-%E6%80%8E%E8%88%92%E7%B7%A9-%E5%BE%A9%E5%81%A5%E9%86%AB%E8%A6%AA%E6%8E%88-%E4%BC%B8%E5%B1%95%E9%81%8B%E5%8B%953%E6%8B%9B-020000556.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