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仁小兒復健
時間
AM 08:30 ~ 12:00
PM 14:30 ~ 21:30
時間
AM 08:00 ~ 12:00
PM 14:00 ~ 21:30
台中市北屯區北屯路385號
No. 385, Beitun Rd., Beitun Dist., Taichung City, Taiwan (R.O.C.)
04-22341479
2021年8月31日 星期二
2021年8月30日 星期一
手痛到舉不直!醫授4妙招緩解「五十肩」:一條毛巾就有效
記者謝雯欣/綜合報導
久坐的上班族或做家務的家庭主婦,若長期姿勢不良就會造成肩膀傷害,其中,有種疼痛就是「五十肩」,嚴重甚至會影響自理生活能力。復健科醫師提醒,若發現肩膀不適的情況,一定要早期就醫診斷是否是五十肩,再配合運動或治療進行緩解;並傳授4招簡單的肩膀舒緩性的治療運動,在家也能輕鬆做。
2021年8月29日 星期日
【光仁醫師專欄】:陳醫師談「運動傷害之處理」
運動傷害的成因
只要有運動就有運動傷害,運動傷害泛指由於運動所導致的一切傷害,現代人越來越重視休閒運動,但也常常忽略了不當運動背後的危險,造成運動傷害的原因包括暖身運動不足時間不夠,身心狀況不佳、太疲勞、太緊張、肌肉不協調、場地及器材不良、技巧不熟練、訓練過度太大意及無法預料的意外都是可能的原因。
深蹲超級累,為何它可保護膝關節、防跌倒?只要一面牆人人都可練
深蹲對身體有很多好處,有助於穩定核心肌群,預防摔倒,尤其長期練習可以保護膝蓋。但很多人會有個疑問:「練深蹲時,總覺得膝蓋負荷大,甚至有受傷的風險,怎會有護膝作用呢?」家醫師陳欣湄指出,很有可能是方法錯誤,她利用VR虛擬實境帶大家了解。
2021年8月28日 星期六
2021年8月27日 星期五
居家運動熟齡健身指南!銀髮運動環境+器材+動作一次搞懂!
居家運動可讓身體維持在一定的體態,尤其熟齡族群更應注意。因為並非都能天天跑健身房,居家銀髮運動也是個很好的選擇,這篇一次整理各項必備清單,今天這篇一次整理了環境、器材、類型跟動作清單,讓你在家運動也可以安全無虞!
2021年8月26日 星期四
「踮腳尖」變年輕!輕鬆改造駝背姿勢,找回正確的重心軸線!
【早安健康/飯田潔(日本奧林匹克委員會強化教練、足部專家)】 打造正確姿勢時的一大誤會
前一章中我們定義了「良好的姿勢」是「隨時可以朝所有方向移動的實用姿勢」。在說明該如何打造那樣的姿勢之前,我想先來談談大部分的人都會有的和改善姿勢有關的誤會。
2021年8月25日 星期三
2021年8月24日 星期二
2021年8月23日 星期一
屁股深處痠脹痛!2招鬆開緊繃梨狀肌,防坐骨神經痛
50歲計程車司機,常常需要開長途車,車子開久了發現自己的屁股愈來愈痛!疼痛及骨科專科醫師黃鼎鈞分享,原來是臀部深處的梨狀肌久未適時伸展導致緊繃,一個動作就可能拉傷發炎,而發炎物質可能刺激下方的坐骨神經,進而引發坐骨神經痛。
2021年8月22日 星期日
如何判斷膝關節受傷嚴重性?醫師公開傷害膝關節的5大運動「籃球、跑步都上榜!」
責任編輯:江宏倫
推薦原因:膝關節是支撐身體重量的重要關鍵,也是運動時的穩定樞紐。當膝蓋稍有不適,就會大大影響生活!該如何看對醫生、對症解決、有效復健,才能完全恢復?本書由臨床經驗十餘年的骨科醫師,及運動醫學專家聯手撰寫,介紹常見的膝關節損傷與治療方式。2021年8月21日 星期六
手不舉並非全都是五十肩!反置式人工肩關節置換找回生活品質
肩膀痠痛無力、手無法抬高,甚至穿脫衣服都有困難,很多人會直覺認為是五十肩,但並非所有肩關節疼痛都是五十肩,當穩定肩關節的旋轉肌腱部分或全部斷裂時,也可能造成肩膀疼痛,無法將手舉高,嚴重時將會造成「假性偏癱」,使患者面臨肩關節失能的危機;若能及早正確診斷出旋轉肌腱的問題,並且積極治療或接受手術,對生活品質會更有幫助。
2021年8月20日 星期五
小黃運將開車手卡卡 竟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惹禍!
2021年8月19日 星期四
2021年8月18日 星期三
怕關節痛不想動,竟面臨血糖危機!七個徵兆看出腿部衰老危機
2021年8月16日 星期一
睡醒脖子僵硬、一動就痛?專家揭「落枕元凶」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2021年5月21日·2 分鐘 (閱讀時間)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文章授權刊登/常春月刊 編輯部 責任編輯/Mei
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經驗?當早上睡醒的時候,發現脖子不能轉動,肩膀緊繃疼痛,接下來的幾天都處在僵硬疼痛狀態,工作與生活品質都受到影響,應該有許多人都遭受過落枕帶來的困擾,那落枕了該怎麼辦?
2021年8月15日 星期日
【光仁醫師專欄】:陳醫師談「網球肘、高爾夫球肘和尺神經麻痺」
手肘是我們常用到的關節,舉凡打網球、高爾夫球、羽球和棒球等球類運動幾乎都要用到手肘的力量,也需要轉動手肘、牽動手肘的關節與肌肉肌腱,所以這些關節肌肉和肌腱都會受到損傷,也就是「運動傷害」,一般常聽到和肘關節相關的疾病有:網球肘、高爾夫球肘還有尺神經麻木。
外側大腿麻木 當心股外側皮神經發炎
▲圖1:超音波導引神經解套治療。(照片提供/徐幼鈞)
文/徐幼鈞
髖部外側疼痛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股骨大轉子滑囊炎、臀中肌肌腱病變、臀小肌肌腱病變、退化性髖關節炎、股直肌肌腱炎、彈響髖等原因,也可能是腰椎神經壓迫的遠端轉移痛。
2021年8月14日 星期六
伸腿伸踝防退化性關節炎,醫教簡單2招有助防範!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文章授權刊登/每日健康 撰文/龍合骨科診所院長 游敬倫醫師 責任編輯/Mei
所謂的退化性關節炎(Degenerative arthritis),又稱作「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指的就是隨著年紀變大而發生的關節炎。
2021年8月13日 星期五
脖子僵硬烏龜頸上身?教你一個動作放鬆頸椎不受傷
【早安健康/吳文哲報導】肩頸僵硬是現代人的文明病,當感覺到緊繃時,有人會試著按摩肩頸,也有人習慣360度讓頭部繞頸運動。不過錯誤的伸展方式,可能反而會對頸部造成傷害,不只無法放鬆肌肉,甚至可能先傷到頸椎。
2021年8月12日 星期四
高濃度葡萄糖注射患部 增生療法促發自我修復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張本篤/台南報導
圖:衛福部新營醫院復健科主任倪昊白醫師為病人安排高濃度葡萄糖溶液注射/新營醫院提供
現代人普遍缺乏運動導致肌肉僵硬,容易因拉傷形成運動傷害;王先生是一位30多歲年輕的上班族,平日喜愛運動,某次受傷後造成手肘外側骨頭凸點疼痛,診斷為「網球肘」。經衛福部新營醫院復健科倪昊白主任安排葡萄糖增生注射治療,經治療六周後,疼痛指數有明顯的下降,手肘用力時耐力也有增加。
2021年8月11日 星期三
2021年8月10日 星期二
半月軟骨撕裂 術後不再膝蓋卡卡
▲患者因膝蓋疼痛就診;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提供/王大翊)
文/王大翊
45歲王小姐為上班族,日前午餐時間急忙下樓梯拿外送時,因為腳踩空,膝蓋突然扭了一下伴隨爆裂聲,過了不久,膝蓋開始腫脹、疼痛,甚至無法伸直,更無法行走,多次尋求保守治療,卻無明顯效果,改赴骨科透過膝關節鏡檢查,發現為半月軟骨撕裂傷所致,透過半月板切除手術後,終不再膝蓋卡卡。
2021年8月9日 星期一
2021年8月8日 星期日
跑步強化骨質、促進軟骨代謝!注意這件事就不傷膝蓋
【早安健康編輯部】認為跑步會傷膝蓋的人,通常是著眼於腳步落地時可能對膝關節形成衝擊,再加上看到許多跑者有膝痛的問題,因而認為跑步對關節健康有不利影響,也有不少人認為比起跑步,健走對膝關節來說是一種更加安全的保健運動。
2021年8月7日 星期六
健康網》居家運動2動作 輕鬆遠離五十肩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五十肩是民眾容易碰上的骨科疾病之一,一旦罹患了五十肩,生活上會非常不方便,只要曬衣服、舉手,甚至睡覺時都會痛;對此,聯新國際診所院長林頌凱在臉書粉專「林頌凱醫師 Dr.53」發佈影片,與聯新醫學運動中心運動防護員林懷佑一起來幫助民眾用運動來避免五十肩,只要利用一個啞鈴、一張椅子以及一條彈力繩,就能有效運動。
2021年8月6日 星期五
2021年8月5日 星期四
3招核心肌群運動 推牆就能遠離肩頸痠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新冠肺炎疫情三級警戒,許多職場及工作處所為確保營運不中斷,除遵守防疫規定外,已升級為異地、分區、分流或遠距辦公。國健署長吳昭軍提醒落實辦公防疫措施外,營造運動健康氛圍,才能使上班族累積足夠的健康資本,產生最大的生產力,提升健康防護力。
2021年8月4日 星期三
2021年8月3日 星期二
一走路就膝蓋痛?專家曝原因:只使用單一關節
大量使用單一關節,造成局部負擔
基本上,人體的各種動作,都是透過一連串的關節協同、合作才得以實現。具體來說,就是從末稍關節一路連結到中樞關節,各部位關節皆能順暢地活動,最終便能實現各種柔軟且流暢的動作。
2021年8月2日 星期一
DAA正前開式解決髖關節退化 術後疼痛感低、恢復快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髖關節退化或股骨頸骨折已成為骨科門診常見的病症,治療上,目前已能藉由髖關節置換手術解決病症。安南醫院骨科黃逸倫醫師指出,其中針對嚴重髖關節退化及中老年股骨頸骨折等病症最為快速且有效,近年來也發現接受DAA (Direct Anterior Approach) 正前開式髖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人數有逐漸增加趨勢。
2021年8月1日 星期日
【光仁醫師專欄】:陳醫師談「扳機指、媽媽手與腕隧道症候群」
「扳機指」與其成因
何謂「扳機指」呢?指的是手指頭彎曲困難,彎曲後卡住了無法伸直,或伸直時會有卡住的聲音,就像射擊時槍會有關保險的動作會發出卡卡的聲音,也就是說扣扳機時會發出卡卡聲,手指頭彎曲伸展時也會發出卡卡的聲音,造成手指頭疼痛,所以稱為扳機指。
護具怎麼用?怎麼挑?專家解答,關於護腕、護肘的挑選懶人包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報導/黃慧玫 諮詢專家/高雄長庚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 李炎諭
痠痛無所不在!經常見新手媽媽罹患媽媽手、上班族罹患腕隧道症候群,或是運動員罹患網球肘、高爾夫球肘等,因重複性動作造成肌肉骨骼的傷害。出現這些疼痛問題,連開門、穿衣、騎車等日常動作都很難執行。此時,護腕與護肘就成為減輕疼痛的好幫手!